xinde

香港:菲籍人士牧民中心庆银禧成员称为外佣“第二个家”


2012-02-15 09:28:11 来源:信仰通讯社

  据香港教区周刊《公教报》报道,一月八日,教区菲籍人士牧民中心(及亚洲外地劳工与其他少数族裔)在基督君王小堂举行感恩祭庆祝成立银禧,成员称中心犹如外佣离乡后的第二个家,既培育信仰,也给予劳工支援。
  康建璋神父主礼,八位司铎共祭。菲籍人士专职司铎林永基神父(E. Lim)及印尼籍人士专职司铎谢金方神父(J. Indarta),接近八百名菲律宾及印尼信徒出席,他们主要为在港工作之外籍家庭佣工;新任菲律宾驻香港总领事赛维根(N. Servigon)亦有参与。讲道中,康建璋神父指牧民中心以爱服侍离乡别井的外籍家庭佣工,使他们在异乡中感受到家的温暖。康神父勉励参礼者努力传扬主爱,把上主无私大爱延伸给更多外佣。“早年教区希望有更多地方去服务外佣和成立庇护中心,胡振中枢机遂成立该中心以回应外佣需要”。弥撒后,不同堂区的菲律宾及印尼信徒组成巡游队伍,在圣堂外的操场巡游及表演民族舞蹈。参与表演的菲籍信徒艾丽斯表示,中心的地位于她更甚于“家乡以外的第二个家”。她一九九O年起参与中心的主日团体,让她感受到家庭般的成长经验:“协调员好像我们的母亲,以往的协调员和修女则好比祖母,一直为大家分享意见”。
  弥撒结束前,教区菲籍人士牧民中心主任黎修女(F. Nisperos)感谢教区包括所有修道人为外佣提供灵性支援,以及汤汉主教对外佣的关怀。她说,“外佣接受赚取更多金钱而离乡工作这事实,但不代表她们放弃自己的权利。很多人都坚守自己的权利……,让其他人都了解她们应享有的某些权益”。她观察到在港的印尼社群更加认识并更懂得维护自己的权利,这有赖许多民间机构,包括菲籍人士牧民中心对外佣一直的支援。
  印尼天主教团体神师布迪修女(F. Bude)身兼庇护中心主管,她说感受到香港教区对印尼信徒的支持。随着愈来愈多印佣来港,该团体从二OO七年的三百人,增至目前逾五百人。布迪修女与谢金方神父为印佣提供辅导和灵修指导,也举办讲座分享劳工和健康知识。她说现在的印佣比上一辈更懂劳工法例,遇到工作困难时更了解问题所在;亦由于他们的服务对象不分宗教,印佣们会介绍穆斯林朋友来接受服务。
  “我作客,你们收留了我”(玛25,35)。七十年代至八十年代间,香港经济发展蓬勃,大大地增加妇女就业的机会,为了填补及分担家中照顾者的任务,政府输入大量菲律宾外佣来港工作。由于大部份菲佣为天主教徒,为了照顾这群信徒的牧灵需要,教区于一九八六年十月一日,成立了关注菲籍外佣需要委员会,最初只为香港约二万五千名菲籍人士服务。一九八七年一月四日“教区菲籍人士牧民中心Diocesan Pastoral Centre for Filipinos”正式成立,成为拓展菲籍外佣服务之危机及资源中心。这些年来,由于香港人囗不断老化,对能操广东话的印尼籍外佣需求日增,故中心的服务对象,已扩大至不同种族及宗教的外地劳工。中心将服务扩展至其他国籍人士,更于二OO七年为印尼信徒成立了专属他们的服务单位。
  牧民中心不单为信徒提供菲律宾语及印尼语的感恩圣祭及其他宗教活动(如圣经研读、祈祷聚会、避静及退省等),还为有需要的外佣,提供紧急住宿服务。另外中心的服务还包括劳工权益谘询服务、外佣热线、权益小组、情绪辅导、监狱及医院探访、僱主支援服务、社区教育、领事馆和警方个案转介、以及为有特别需要的外佣,作海外机构服务转介。

本文标题:香港:菲籍人士牧民中心庆银禧成员称为外佣“第二个家”

  • 信德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投稿:本网欢迎网络和传真等各类方式投稿,但请勿一稿多投。
  • 2、版权:凡本网注明来源:“信德”的所有内容,版权均属于“信德”所有。欢迎转载,但请注明出处。
  • 3、文责:欢迎各地教区、堂区、团体或个人提供当地新闻及其他稿件,信德网一旦刊登,版权虽属“信德”,但并不代表本社或本网观点,文责一律由投稿者(教区、堂区、团体、个人)自负。
  • 4、转载: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信德’)"的内容,为本网网友推荐而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内容并不代表本网观点,转载的目的只在于传递分享更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