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nde

二十年,圣诞节之变


2012-01-16 13:47:36 作者:戚胜辉 来源:《信德报》2012年1月12日(总第473期)

    对于圣诞节,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份憧憬,一份希冀,一份期待……以前过圣诞的片段不时地在脑海中浮现。
    孩提时代,每年去周宅祠巷天主堂过圣诞节必不可少。
    那时不懂事,到教堂去印象最深的就是老跪在那里(那时跪凳没有垫衬),膝盖骨经常跪得生疼。教堂祭台前中间的通道把教友一分为二,一般女教友跪左边,男教友跪右边。老教友们清一色地跪在那里,右手一串念珠,嘴里不停地在念经,左边的教友刚停下,右边的教友马上接下来念,没有人指挥,配合得十分默契。念经的声音犹如唱歌,虽谈不上是天籁之音,但也很有韵律,至今让我难忘。
    好不容易念完了经,大家可以起来坐坐了。此时,必有一位先生上来讲道。这时候教堂里已挤满了人,有很多外教人是来看热闹的,站在后面个子不高的,经常踮起脚尖、伸直脖子来看,通常连过道里也挤的像筷子笼一样,场面不亚于现在的粉丝来围观一位大牌明星。讲道的先生拿着讲道稿,慷慨激昂的宣讲,如同若翰先知在旷野里呼喊一样……那时的我经常想,什么时候我也能站在上面传扬福音,那该有多好。
    那时候,大小礼弥撒均是拉丁弥撒,像圣诞节这样的大瞻礼一般都由蔡公主礼。他会在早一个星期弥撒结束时提醒大家,下一个星期是圣诞节了,有些“四大瞻礼”教友要来办告解,你们不要跟他们凑热闹,这个星期早点办好告解,让出时间给他们。有时在平安夜大礼弥撒前,他还不忘如此仔细嘱咐一番。
    以前做拉丁弥撒,小孩子是听不懂的,但是神父念经的尾音拖得很长,很有韵味,神父、辅祭员背对着教友,随着弥撒的进行,神父要把经本从祭台中间移到左边,然后又移到右边,辅祭员手举蜡烛也要跟着移动,相当繁琐。特别是在神父念至一段经文后,教友们会念“阿们”,尽管那时候的教友并不知道神父念的是什么。
    而小孩子最兴奋的事,则是领受圣诞果。那时的一袋圣诞果,无非是一两块冻米糖,一两个橘子或苹果,几颗花生,今天来说根本算不了什么,但对于那时的孩子们无异是天赐美食,足够快乐上几天了。而听大人们说,吃过圣诞果的小孩子都会变乖,这更成了孩子们希冀的一个理由。
    时代变迁,虽然每年也去过圣诞,但那种纯粹的喜乐却越来越少。刚参加工作的时候,有一年圣诞前夕,受圣神感动,买了一些圣诞贺卡,写了一些祝福的话,寄给同学朋友,末了不忘在贺卡上按下自己的红指印,可惜收到贺卡的人至今没有一个来信主,有些伤心,但我坚信天主自有安排。
    现在,圣诞节过得越来越热闹,也越来越排场了,逐渐成为社会的一种时尚,但也有日益俗化的趋向。圣诞狂欢、圣诞派对、圣诞大餐成为时下很多人过平安夜的一种选择;商场里很多营业员戴圣诞红帽,笑容可掬地向你推销商品;另有一些商场别出心裁,让营业员打扮成圣诞老人站在门口给行人发送礼物来吸引人气,促销商品;几乎大小商场均会推出圣诞节打折促销活动,引得过路行人像捡了大便宜似的,大买特买,结果让商家赚得盆满钵溢。平安夜当然也有成千上万的人会涌向教堂,这是我们所愿意并为之祈祷的。但是我们也不禁要问,我们去教堂是看什么呢?是看热闹吗?或为了看一场精彩的演出?还是怀着一颗虔敬的心来朝拜为爱我们而诞生的小圣婴呢?

本文标题:二十年,圣诞节之变

  • 信德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投稿:本网欢迎网络和传真等各类方式投稿,但请勿一稿多投。
  • 2、版权:凡本网注明来源:“信德”的所有内容,版权均属于“信德”所有。欢迎转载,但请注明出处。
  • 3、文责:欢迎各地教区、堂区、团体或个人提供当地新闻及其他稿件,信德网一旦刊登,版权虽属“信德”,但并不代表本社或本网观点,文责一律由投稿者(教区、堂区、团体、个人)自负。
  • 4、转载: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信德’)"的内容,为本网网友推荐而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内容并不代表本网观点,转载的目的只在于传递分享更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