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nde

在艾天理神父墓前的沉思


2011-11-23 16:04:49 作者:林芝堂 来源:《信德报》2011年11月10日(总第465期)

    每次去教堂的时候,我总喜欢在艾天理神父的墓前静默片刻,缅怀我心目中这位了不起的神父。每当站在他的墓前时,我就会思绪万千,我想象着当年他一定是那样的豪情满怀,踌躇满志。也许在离开故土和他母亲告别的那一刻,也会像我当年离开家乡那样,义无反顾地往前走、向前看、不回头,全然不顾身后的母亲泪流满面……也许他是乘船漂洋过海来到了中国,来到了临淄古城。在艰苦的环境下,他依然乐观地面对一切,筹集资金,重新修建教堂,还建立了姑娘院(贞女院)和小学堂。每主日弥撒结束后,他还在自己的“讲习所”为慕道者讲天主教会的道理。1945年11月22日艾天理神父因病荣归天国,按照他的遗愿,他的遗体安葬在临淄天主堂的院内,永远守候在这里。
    其实有关艾天理神父的资料很少,他只不过是来中国传教的众多外国神父中一位很不起眼的“小神父”,他并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壮举,只是在临淄这座小城里,默默地、尽职尽责地奉献他的一切。今天我写这篇文章也不想过多地宣扬他的丰功伟绩,而是想从这位平凡的福传先驱者的身上,得到一种力量,获取更多的启迪。
    首先,我们要时刻牢记自己的责任和使命。艾神父和许多外国传教士一样不远万里来到中国,目的就是把福音的种子撒在这片肥沃的土地上,让更多的中国人认识天主,皈依基督,他们已经完成了他们的历史使命。今天,我们生活在这样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历史时期,这在中国教会史上被称为传福音的“黄金时代”,我们应该紧紧抓住机遇,踏着先辈们的足迹,继续完成天主所交付给我们的伟大使命,时刻不要忘记自己的责任,为了让更多的人得救,努力传播福音,用自己的行动为基督作见证。
    其次,就是要改变一下我们福传的方法。细想一下,在当时那样艰苦的条件下,艾神父能够坚持开展教务工作,并向当地居民宣讲天国的福音,他一定有很好的福传方法,这值得我们深思。如今我们很多教友总是说福传很难,还说中国天主教就像一潭死水等等。我们是否考虑过进行一些改变呢?我们是否在尊重原有弥撒圣事礼仪的基础上,把赞美歌唱、祈祷见证融入到弥撒圣祭中,让弥撒圣祭变得轻松愉快而不再死气沉沉呢?我们还可以改变一下传福音的方法,学习分享圣经是很有必要的,这也是提高自己信德的一种方式,但我们是否考虑过走出去,来到广场和社区,以唱歌、跳舞、发放传单等形式向更多的人宣讲天国的福音,让更多的人认识基督呢?我想这样娱乐的传福音的方式会让外教人很容易接受。
    再次,就是如何进行社会服务的问题了。天主教历来服务社会、服务大众,天主教是爱的宗教。当年艾神父也一定秉承耶稣的谦卑温和、宽恕忍耐、助人为乐,过着简朴的生活,在生活中接济穷苦人,用他的聪明才智帮助当地人改变贫穷的面貌,使他们的生活越来越好。今天,我们也应该走上社会、服务社会,真正做好服务工作,我们不仅仅要捐款捐物,还应该走进孤儿院、敬老院,走进身边人的家庭,用实际行动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把基督的爱送到每个人的心中。
    让我们一同效法艾神父的善表,在这个美好的时代,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广传福音,服务社会,让更多的人认识天主,获得基督的恩宠!

本文标题:在艾天理神父墓前的沉思

  • 信德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投稿:本网欢迎网络和传真等各类方式投稿,但请勿一稿多投。
  • 2、版权:凡本网注明来源:“信德”的所有内容,版权均属于“信德”所有。欢迎转载,但请注明出处。
  • 3、文责:欢迎各地教区、堂区、团体或个人提供当地新闻及其他稿件,信德网一旦刊登,版权虽属“信德”,但并不代表本社或本网观点,文责一律由投稿者(教区、堂区、团体、个人)自负。
  • 4、转载: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信德’)"的内容,为本网网友推荐而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内容并不代表本网观点,转载的目的只在于传递分享更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