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nde

香港:太古楼村民分享信仰继承传教士福传精神


2011-10-24 09:22:44 来源:信仰通讯社

    据香港教区周刊《公教报》报道,九月至十月,中文大学天主教研究中心举办“教友村历史”讲座系列。第一讲系探讨巴黎外方传教会为薄扶林纳匝肋印书馆员工建立的宿舍“太古楼”,邀请传教士、前居民、社工和学人分享当地历史。太古楼已于一九七七年清拆重建,现址为薄扶林花园。前“教友村”太古楼村民于教友年分享昔日牧者对他们的培育,事实上他们亦传承了传教士的传教精神。
    曾居太古楼、祖籍另一公教村盐田梓的陈志明副主教称,传教士透过宗教和道德教育培育太古楼居民,这份传教精神亦感染了居民。“村民离开太古楼,仍在不同岗位上为社会和教会服务”。他说居民迁出后组成“太古楼之友”信仰团体,维系邻里情谊。陈志明在中大分享时表示,太古楼露德圣母堂历史主任司铎当中,以法国籍的明之刚神父(R. Chevalier)最深入民心,他在堂区服务的十九年间成立圣母军和圣云先会等善会,以及与巴黎外方传教女修会透过圣华学校为区内居民提供小学教育。巴黎外方传教会神父以行动见证传教精神,在区内,传教士积极服务人群,让太古楼成为薄扶林的福利中心,好些居民亦因而皈依天主教,“堂区一九五三年有五十人领洗,五四年有九十人,五五年更达一百九十人”。
    谈到区外的福传工作,陈副主教指出明神父亦与居民到南丫岛传教,建立圣堂和学校。与此同时,早年教区曾把南丫岛划入露德圣母堂管辖范围。陈副主教告诉《公教报》,盐田梓与太古楼本着各自的特质,既维系村民,也向下一代传承信仰。“我们把公教村的精神放得更远,本着共同的经历,加深信仰和与天主的关系,明之刚神父成为了当地的标记以及信徒的榜样”。“另一边厢,盐田梓有更悠久的历史,亦保留了村落这有形标记,分享当地的宗教、生态与文化”。
    村民重温了传教路,利用暑假到南丫岛朝圣,重温明之刚神父六十、七十年代与他们在岛上的传教工作。活动中,陈志明强调明之刚神父刻苦地在岛上传教,这份榜样提醒信徒更应于“教友年”反思传教使命。太古楼之友成员卢广发曾跟随明神父到南丫岛传教,在弥撒上担任辅祭,他说这份礼仪生活和传教经验,让他一直延续祈祷习惯,“昔日我们从西环乘船到岛上服务,其时很多山路仍未开通,需要攀山涉水”。另一太古楼之友成员梁志筠昔日在太古楼担任圣母军团员时,到南丫岛讲授要理,履行圣母军的福传使命。她说,“昔日部份居民未有机会接受教育,我们便口传要理,也带食物到岛上接济基层”。谈到露德圣母堂对薄扶林的影响,明爱薄扶林社区发展计划团队主任冼昭行说,明之刚神父的传教足迹遍及该区,好些年长居民仍怀念他的贡献。天主教徒社工冼昭行说,他们为薄扶林村进行口述歷史计划期间,访问了二十位长者,不少都谈到明神父为居民所设的服务。“明神父与法国修女在薄扶林设置医疗站服务居民,经历过这段历史的受访者,都说明之刚神父人品极佳。事实上明神父的角色有点像今天的社工”。他强调昔日社会并不富庶,明神父传教处境比现在艰难,薄扶林村亦有深厚的民间宗教传统,村民不容易接受其他宗教。他说明神父以露德圣母堂为该区的传教基地,回应居民最基本的需要,例如协助他们找工作,打破传教士与本地人之间的隔膜。他说明爱延续了这份关怀,二十年前起在该区服务基层市民,团结他们去关注社区福祉和居住环境等问题。

本文标题:香港:太古楼村民分享信仰继承传教士福传精神

  • 信德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投稿:本网欢迎网络和传真等各类方式投稿,但请勿一稿多投。
  • 2、版权:凡本网注明来源:“信德”的所有内容,版权均属于“信德”所有。欢迎转载,但请注明出处。
  • 3、文责:欢迎各地教区、堂区、团体或个人提供当地新闻及其他稿件,信德网一旦刊登,版权虽属“信德”,但并不代表本社或本网观点,文责一律由投稿者(教区、堂区、团体、个人)自负。
  • 4、转载: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信德’)"的内容,为本网网友推荐而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内容并不代表本网观点,转载的目的只在于传递分享更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