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传模范专版(二)
2011-08-25 11:05:15 作者:信德报编辑部 来源:《信德报》2011年8月1日,22期(总第453期)
辽宁盖州市费济生神父:他是颇受各地教会欢迎的传道员老师,走遍全国各地培训福传骨干,而他堂区的福传也搞得热火朝天,办有一个传道员培训学校。
费济生神父,1976年出生在开原市靠山镇一个世代教友家庭。1993年,在沈阳天主教神学院学习。2000年晋铎后,在朝阳市松树嘴子堂口任副本堂。2002年11月任朝阳市喀左堂口本堂,2009年9月任盖州堂区司铎至今。2007年1月开办门徒培训班。
2003年之前,当地教友大瞻礼到教堂参与弥撒的一共不超过200人,教会一片惨淡。经过费神父的努力,2003年到2004年的发展时期,领洗人数达到2000人,是过去的5倍。2005年到2007年之间,由于经济条件有限,加之费神父的病情,教会一下子变得冷清,原来领洗的教友也有很多人不再进堂了,这急坏了费神父。
一次偶然的机会,费神父遇到了一位基督新教的弟兄,他说,应该学习耶稣基督,培养门徒,“用你的生命力感染他们的生命力”。于是在一位修士、三位修女的策划下,2007年1月在辽宁教区喀左堂区举办了第一届门徒培训班。开学后有30多人报名,超出了预计的24人。费神父总结说:“那个时候我们完全没有经验,只能是摸索着走,其实也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一次次从失败中吸取经验和教训,我们才总结出了现在的一些培训门徒传道员的模式和经验。”第二期门徒培训班报名人数达40多人,慢慢地人也越来越多。
现在,北方很多教区都有费神父举办的培训班,像辽宁、河北唐山、邯郸、内蒙、陕西、甘肃等,在南方的上海、浙江温州等地也举办过,甚至有江西、贵州等地的教友远赴辽宁参加学习。由于他们很珍惜这样的学习机会,学习效果非常好。现在全国在学习或已经达到三年毕业的传道员将近1500人,预计年底能达到2000人。
在门徒培训班中女性学员占四分之三,男性学员占四分之一。一般开始是老教友比较多,然后吸引中年人,最后是中年人觉得好再让其子女来参加,所以学员的年龄构成20-30岁的教友占三分之一,40-50岁的中年人占三分之一,而青年人也越来越多。
费神父充满激情地说:“我们已经有了‘福传中国’这个方向,中国教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我们就培育什么样的人,希望教会的未来更加美好,天主的福音在中国大地上遍传。”
北京刘哲神父:北京南堂慕道中心由他策划成立,西什库堂的慕道班由他亲力主抓,培训、福传、爱心行动有机结合,使首都的福传卓有成效。
刘哲神父,1970年3月30日出生在陕西眉县教友世家;1990年进入甘肃平凉小修院;1992年入北京神哲学院;1995年赴香港圣神修院继续学习,主攻婚姻伦理学。其间曾到菲律宾、新加坡、马来西亚、日本等学习实践。1999年1月回国,当年4月25日圣召节晋铎,曾任北京西什库堂助理司铎、北京神哲学院婚姻伦理学讲师、北京南堂副本堂,现任北京西什库堂副本堂,主抓西什库堂的福传。
刘神父于2008-2010在南堂服务三年,在本堂刘永斌神父的支持下,成立慕道中心,发动教友搞福传。慕道中心下属三个大组:洗前慕道服务组、洗后关爱服务组和堂区福传组。前两个小组顾名思义即是为准备领洗的慕道者和领了洗的新教友服务的,帮助他们了解信仰、接受信仰,然后加深信仰、实践信仰。慕道班分周末班和平日班,小组成员负责编排课程,请讲师,及做一些服务工作。堂区福传组每天安排人在堂里值班,接待外来朝圣者、参观者,为他们发放福传材料,讲解教会知识等。
刘神父还策划组织了福传物品义卖活动。为使信仰生活化,把一些日常用品印上圣经金句、圣号等,义卖得来的收入再用于印刷福传材料,然后再分发给参观者慕道者,使堂区的福传工作形成一种良性的循环。近年来,北京教区每年有上千人领洗进教,领洗者呈年轻化高学历的特点,刘神父贡献良多。
宁波慈溪金仰科神父:他是浒山堂区“教友之家”的家长,让外来务工人员善度信仰生活,感受教会大家庭的温暖,使他们成为真正的新慈溪人。
金神父1990年晋铎,现为宁波教区副主教兼浒山堂区的本堂。
浙江慈溪市是个典型的工业化城市,外来务工人员相当庞大,其中不乏各地教友。金神父为了让外来务工人员成为真正的新慈溪人,在教会大家庭里善度基督徒生活,在神长教友的帮助下成立了“教友之家”。
浒山堂区的“教友之家”成立于2007年6月1日,隶属于堂区主任和堂管会。旨在劝勉外来教友遵纪守法,谨守天主十诫,使新慈溪教友的生活更充实,努力活出天主的爱,通过善言善表,使更多的教外朋友加入教会。
经过多年的摸索,慈溪市浒山天主堂成为了各地教友贴心的家园,他们在这里感受着天主的无限慈爱,教会的深情厚爱,当地教友无微不至的照顾,这里真的成了他们的第二故乡。
去年上半年,金神父和浒山堂区的副本堂张维伟神父为慕道者举办“信仰起跑线”培训班,每星期六的晚上7:00-9:00,为前来教堂的慕道者授课,全心播撒福音的种子。
辽宁沈阳郭彩霞教友:她放弃稳定的工作,专心投入于福传事业当中,20年来,走遍大江南北,培训教友、宣讲福音。
世纪之交,传福音的号角在中华大地吹响,一群蒙主召叫的人奔走呼号,有一个东北女子毅然辞掉稳定的教师工作,全身心投入福传事业当中,她就是辽宁省沈阳市的郭彩霞教友。
1960年郭彩霞教友出生在沈阳市的一个世代老教友家庭。1980年,沈阳天主堂开放后,在母亲和亲友的催迫下领了洗,但并没有完全认可信仰。80年代,她突发心脏病住进医院,在生命攸关的时刻,她向天主呼求,不久转危为安。出院后跟随教友们去佘山朝圣,通过听一个修士“天主是爱”的讲道,而深受感动。当晚,当她在耶稣像前嚎啕大哭时,她看见耶稣向她亲切地微笑。当晚,她立志为福传奉献一生。1991年,她说服丈夫,放弃工作,全身心投入福传。
她到全国各地讲课培训福传员,从北国到南疆,从东南沿海到西北戈壁,50多个教区数百个堂区留下了她风尘仆仆的身影,东北和河北更是她多次涉及的地方。经过她和当地神长教友的努力,激活了数不清的会口和堂区。
迄今为止,她的福传路已整整20年。多年来,经她自己以及同伴宣讲福音,引领了一千多人皈依教会。
通过20年的福传实践,郭彩霞教友已摸索出一套将圣经道理融入中国文化,融入生活,易为中国老百姓能听懂易接受的福传方法。
陕西兴平张公显教友:他把文字福传当作最神圣的使命,30年来,以质朴的文笔和丰富的思想内涵,写下大量优秀的作品,并主编《灵光》、《异星》两份教会报纸。
张公显是陕西周至教区的教友,1944年出生在山西礼泉县一个世代教友家庭。从小他就喜欢写作,30年来,他写出的优秀作品多达千篇,有不少作品在社会报刊获奖,被誉为“农民诗人”,更多的作品刊登在教会和社会的报纸和杂志上,引起众人的共鸣,许多人从中汲取了营养。张公显教友的作品题材广泛,有论点鲜明、论据确凿的议论文,有生动形象的记叙文,还有生动活泼、脍炙人口的诗歌、散文、快板、小品……
他把文字福传当作最神圣的使命,创作之余与宗光远神父合作编辑《灵光》、《异星》报纸长达17年,让文字福传更深入更持久。宗光远神父说,张公显教友能笔耕不辍30年,是因为他爱主爱人,用笔来光荣天主。
张老师虽然已经60多岁了,但是他紧跟时代,“活到老,学到老”,学会使用电脑、发邮件,用新科技来为文字福传加薪添火。
近年来,他离开家乡到兴平教堂服务,热情接待来访者,为堂区做力所能及的工作,成为神父福传的得力帮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