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爱一生的母亲
2011-03-21 11:27:00 作者:宋志文 来源:《信德报》2011年2月10日,5期(总第436期)
上世纪60年代,摊上了少粮没米的社会大背景,加上父亲卧病在床、奶奶双目失明,又要养活兄妹五个,母亲一个劳动力要维持一家的生活,艰难可想而知,但即使在这样的困难境遇中,母亲仍不忘乐善好施。
村民邦子三的姑姑,年近七旬,孤身一人,经常得到母亲的照顾。有一次母亲去看她,见她摔倒在院子里,母亲把她抱回家中,自此母亲一日三餐给予照顾从未间断,直到其去世。
东邻二表,经母亲照顾三年有余,李林的大娘,无依无靠,母亲在她死前,伺候近两个月。
这三人临终时都领了洗。
张爱荣,中年丧夫,带着两个孩子艰难度日。她经常将孩子放到我们家,自己四处去要饭。有一天她对母亲说,她已经两天没讨到东西吃了。母亲遂把半升高粱米给了她。“这是救命粮啊,你们可怎么过?”爱荣满含泪水。母亲安慰她说:“天主会可怜他的儿女的,不会让我们饿死!”
西邻二多亲人常年不在家,自己一人生活,一天不小心摔倒在院中,呼救声惊动了大哥。大哥将她抱回屋中,母亲便悉心地照顾了她。
大姑与姑父因无子女感情不和,大姑瘫炕后,姑父不管不顾,经常多日不回家。好心的母亲,把大姑接回家,一住就是半年。
姥姥脑中风瘫痪,母亲遂把她接过来,伺候了两个多月。
一妇女,丈夫在外工作,孩子无人照料,母亲就常常把孩子接过来照看,并叫家人帮其做一些家务。
母亲生性耿直,不畏强暴。文革期间,有一个“四类”分子,是北郎子桥村一个富农婆,村里没人敢理她,母亲却不怕受连累,经常和她来往,照顾她,给她宽慰。
2010年9月25日晚,71岁的母亲去世了。
母亲将她对主的爱融入生活,她的一生见证了信仰,留给了儿女最宝贵的财富。
村民邦子三的姑姑,年近七旬,孤身一人,经常得到母亲的照顾。有一次母亲去看她,见她摔倒在院子里,母亲把她抱回家中,自此母亲一日三餐给予照顾从未间断,直到其去世。
东邻二表,经母亲照顾三年有余,李林的大娘,无依无靠,母亲在她死前,伺候近两个月。
这三人临终时都领了洗。
张爱荣,中年丧夫,带着两个孩子艰难度日。她经常将孩子放到我们家,自己四处去要饭。有一天她对母亲说,她已经两天没讨到东西吃了。母亲遂把半升高粱米给了她。“这是救命粮啊,你们可怎么过?”爱荣满含泪水。母亲安慰她说:“天主会可怜他的儿女的,不会让我们饿死!”
西邻二多亲人常年不在家,自己一人生活,一天不小心摔倒在院中,呼救声惊动了大哥。大哥将她抱回屋中,母亲便悉心地照顾了她。
大姑与姑父因无子女感情不和,大姑瘫炕后,姑父不管不顾,经常多日不回家。好心的母亲,把大姑接回家,一住就是半年。
姥姥脑中风瘫痪,母亲遂把她接过来,伺候了两个多月。
一妇女,丈夫在外工作,孩子无人照料,母亲就常常把孩子接过来照看,并叫家人帮其做一些家务。
母亲生性耿直,不畏强暴。文革期间,有一个“四类”分子,是北郎子桥村一个富农婆,村里没人敢理她,母亲却不怕受连累,经常和她来往,照顾她,给她宽慰。
2010年9月25日晚,71岁的母亲去世了。
母亲将她对主的爱融入生活,她的一生见证了信仰,留给了儿女最宝贵的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