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冬里的那个圣诞节
2011-01-25 13:24:56 作者:庄现超 来源:《信德报》2010年12月20日,36期(总第431期)
过了多少个圣诞节,我已经记不清了,只是在1963年底,我还在县城上高三时,父亲和我们约定去土山天主堂过的那个圣诞节,我至今仍记忆犹新。
那时学校对青少年突出抓思想政治教育,一言一行要上纲上线,对落后的青年要找落后的思想根源,要“帮一帮”后进,显然我的宗教信仰是不合时宜的,再去进堂是思想落后的表现,无论考学,还是想参加工作都不会被接收。
圣诞节到来的前一天下午,父亲和我大姐从家里步行三十余里来到土山我的小姑家里,为避免干部的怀疑,说是去走亲戚。我下午从学校出来说是回家,到车站没赶上班车,也只有步行三十里路程,赶到小姑家时天已经黑了。
晚饭后,我和父亲睡在小姑东屋的地铺上,赶路的疲劳使我不想多说话,倒下就呼呼入睡了,一觉醒来,也不知几点钟,身上盖厚被还感觉冷,我一看父亲还跪在地铺上祈祷。屋内很冷又没有生火取暖,这样寒冷的天气,父亲多病的身体怎能撑得住,我急切地劝父亲快些睡,下半夜还要去教堂,免得冻出病来。他答应一声,并没有躺下休息,我又听到他在叹息,我也不困了和他说说话。
我对父亲说:“我觉得咱们进堂,好像有人监视,假如我被那些干部或同学发现了,戴上落后的帽子,一辈子前途就完了!还是小心点不要再进堂了。”
父亲却说:“圣诞节是耶稣来到世上的日子,那时正是险恶的社会环境、极贫困的生存环境、卑贱低下的社会地位,他屈尊就卑,降生救赎,我们却不敢恭迎他,对得起他吗?想想那些无所顾忌的牧童前来庆贺,想想那不远万里的东方三王来朝拜,我们不该效法他们吗?信仰他、朝拜他、追随他、为他作见证是基督徒的本分啊!”
我心里仍是顾虑重重,父亲又说:“耶稣正睡在教会的大船上,现在教会遇到大风大浪了,我们不要害怕,有他和我们在一起,我们要有信德!”
父亲说完便躺下了。不知睡了多久,他把我叫醒,说是下半夜该进堂了,我们匆匆洗了脸,连同姑父、姑母、大姐一起去了。
从小姑家到教堂一里多路,需要穿街过巷,我们分散开悄悄走动,天还漆黑,寒风刺骨,万籁俱寂。我们来到小堂前,小堂的大门只开一条缝,我们一个个侧身挤了进去,到了那间简易的“小圣殿”,心里才平静下来。祭台上点了两根小蜡烛,微弱的火苗在跳跃,已有几个当地教友早早赶来了,跪在前面,连同我们也只有十来个人,听说原来几百教友进堂,现在却如此凄凉。
我们都轻轻地跪下来祈祷,神父在听神工,我办了告解之后弥撒就开始了,虽然神父使用拉丁文,听不懂,但我们都虔诚地恭听。举扬圣体圣血时大家都目不转睛,这时我心里充满感激之情,觉得以后这样的机会难得了,领圣体后心里顿觉平安无比,主耶稣的到来,使我充满了勇气和力量。我向天主求升入高等学校,求个人美好的前途,但没想到为灵魂求什么恩典。
弥撒时间不长,外面露出晨曦的微光,当地教友悄悄离开了,神父修女十分关心我们,问长问短,还执意去给我们烧些热汤。看到神父修女一张张慈祥的脸,听到他们一句句诚挚的话语,我的心里无限地感激,我怎能忘记他们的恩惠:我从幼儿时就跟父亲常来天主堂,这几位神职人员看着我长大成人。那时进堂人不多,小孩儿就更少了,我每次来望弥撒,神父修女都给我准备好吃的,走时还给我带上几种礼物,年纪长些的李凤至修女总是把零钱积攒起来给我交学费。家庭有什么困难,他们也想法帮助解决,他们像生身父母一样疼我爱我,而我不得不和父亲赶快离开教堂,离开他们。
我知道那些神职人员没有生活的外援,靠自食其力生活,神父学医开一个医疗所;修女做手工、种植、养殖,仅有微薄的收入,生活很困难;他们受到种种的审查,行动又受到种种约束和限制,然而他们坚守岗位,忠于职守。虽然大多数教友不敢进堂了,但主日、瞻礼仍然弥撒不断,土山天主堂神父修女仍然站在前哨阵地作耶稣的勇兵!
那个圣诞节过后,我一直没有再进堂,直到二十年以后改革开放,宗教信仰自由了,我才又过上了欢天喜地的圣诞节。
注:原徐州教区土山天主堂本堂刘哲夫神父,李凤至、戴振修、邵梅峰修女后被下放农村劳动改造,二十年磨难,恢复自由后刘哲夫神父在连云港教区尽职尽责服务二十余年,2010年7月1日安息主怀,享年98岁,三位修女在徐州教区、连云港教区服务都陆续进入天乡,他们是教会危难及复苏时期的中流砥柱。
那时学校对青少年突出抓思想政治教育,一言一行要上纲上线,对落后的青年要找落后的思想根源,要“帮一帮”后进,显然我的宗教信仰是不合时宜的,再去进堂是思想落后的表现,无论考学,还是想参加工作都不会被接收。
圣诞节到来的前一天下午,父亲和我大姐从家里步行三十余里来到土山我的小姑家里,为避免干部的怀疑,说是去走亲戚。我下午从学校出来说是回家,到车站没赶上班车,也只有步行三十里路程,赶到小姑家时天已经黑了。
晚饭后,我和父亲睡在小姑东屋的地铺上,赶路的疲劳使我不想多说话,倒下就呼呼入睡了,一觉醒来,也不知几点钟,身上盖厚被还感觉冷,我一看父亲还跪在地铺上祈祷。屋内很冷又没有生火取暖,这样寒冷的天气,父亲多病的身体怎能撑得住,我急切地劝父亲快些睡,下半夜还要去教堂,免得冻出病来。他答应一声,并没有躺下休息,我又听到他在叹息,我也不困了和他说说话。
我对父亲说:“我觉得咱们进堂,好像有人监视,假如我被那些干部或同学发现了,戴上落后的帽子,一辈子前途就完了!还是小心点不要再进堂了。”
父亲却说:“圣诞节是耶稣来到世上的日子,那时正是险恶的社会环境、极贫困的生存环境、卑贱低下的社会地位,他屈尊就卑,降生救赎,我们却不敢恭迎他,对得起他吗?想想那些无所顾忌的牧童前来庆贺,想想那不远万里的东方三王来朝拜,我们不该效法他们吗?信仰他、朝拜他、追随他、为他作见证是基督徒的本分啊!”
我心里仍是顾虑重重,父亲又说:“耶稣正睡在教会的大船上,现在教会遇到大风大浪了,我们不要害怕,有他和我们在一起,我们要有信德!”
父亲说完便躺下了。不知睡了多久,他把我叫醒,说是下半夜该进堂了,我们匆匆洗了脸,连同姑父、姑母、大姐一起去了。
从小姑家到教堂一里多路,需要穿街过巷,我们分散开悄悄走动,天还漆黑,寒风刺骨,万籁俱寂。我们来到小堂前,小堂的大门只开一条缝,我们一个个侧身挤了进去,到了那间简易的“小圣殿”,心里才平静下来。祭台上点了两根小蜡烛,微弱的火苗在跳跃,已有几个当地教友早早赶来了,跪在前面,连同我们也只有十来个人,听说原来几百教友进堂,现在却如此凄凉。
我们都轻轻地跪下来祈祷,神父在听神工,我办了告解之后弥撒就开始了,虽然神父使用拉丁文,听不懂,但我们都虔诚地恭听。举扬圣体圣血时大家都目不转睛,这时我心里充满感激之情,觉得以后这样的机会难得了,领圣体后心里顿觉平安无比,主耶稣的到来,使我充满了勇气和力量。我向天主求升入高等学校,求个人美好的前途,但没想到为灵魂求什么恩典。
弥撒时间不长,外面露出晨曦的微光,当地教友悄悄离开了,神父修女十分关心我们,问长问短,还执意去给我们烧些热汤。看到神父修女一张张慈祥的脸,听到他们一句句诚挚的话语,我的心里无限地感激,我怎能忘记他们的恩惠:我从幼儿时就跟父亲常来天主堂,这几位神职人员看着我长大成人。那时进堂人不多,小孩儿就更少了,我每次来望弥撒,神父修女都给我准备好吃的,走时还给我带上几种礼物,年纪长些的李凤至修女总是把零钱积攒起来给我交学费。家庭有什么困难,他们也想法帮助解决,他们像生身父母一样疼我爱我,而我不得不和父亲赶快离开教堂,离开他们。
我知道那些神职人员没有生活的外援,靠自食其力生活,神父学医开一个医疗所;修女做手工、种植、养殖,仅有微薄的收入,生活很困难;他们受到种种的审查,行动又受到种种约束和限制,然而他们坚守岗位,忠于职守。虽然大多数教友不敢进堂了,但主日、瞻礼仍然弥撒不断,土山天主堂神父修女仍然站在前哨阵地作耶稣的勇兵!
那个圣诞节过后,我一直没有再进堂,直到二十年以后改革开放,宗教信仰自由了,我才又过上了欢天喜地的圣诞节。
注:原徐州教区土山天主堂本堂刘哲夫神父,李凤至、戴振修、邵梅峰修女后被下放农村劳动改造,二十年磨难,恢复自由后刘哲夫神父在连云港教区尽职尽责服务二十余年,2010年7月1日安息主怀,享年98岁,三位修女在徐州教区、连云港教区服务都陆续进入天乡,他们是教会危难及复苏时期的中流砥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