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之深处
2010-11-12 10:03:42 作者:李升 来源:《信德报》2010年10月20日,425期(总第 期)
——记《飞鸿过处》的作者蔚翠萍和她的家庭
说起蔚翠萍,可能知道的人不多,如果提起蔚玛利亚,常读教会书刊的神长教友一定不会陌生。就是这位常年与疾病为伍的青年女子,近年来,用她细腻的笔触,写下了一篇篇感人至深的随笔文章,发表在“信德”等教会报刊上,“信德”先后出版了她的《扬起你的小帆船》、《飞鸿过处》《因为爱一路同行》三部作品,受到神长教友的关注和广泛好评。
偶尔的机会,我走进了蔚翠萍简陋但整洁的家。
走进破旧的院落,首先跃入眼帘的是两位风烛残年的拄杖老人,她们在院子里眯着眼安静地晒着太阳。翠萍说:“这是我收养的老人,她们的儿女忙,没时间照顾,就送到我这里来了。”
“你在办敬老院?”我很意外。
“我从2006年冬天开始收养老人,不算临时托管的,先后收养了20多人,并且给其中7人送了终,他们都是教外人,生活不能自理,其中2人领洗入教,2人领受了终傅圣事。”
“就你一个人?忙得过来吗?”
“正给老人喂饭的那是我的妈妈,一日三餐,餐餐如此,另外打理洗涮等也都是我妈的事。”
打眼看去,是位头发花白,衣着朴素,满脸倦容的六旬妇女,专注地为老人喂饭,根本没有发现我们早已走到她的身边。
翠萍向母亲介绍了我后,妈妈说:“我在教会报纸上经常看到你的文章。”
看到我的惊讶,翠萍接话说:“我妈出自书香门第,就爱看书报。”
院子里有一人正在铺砖,翠萍说,那是她的父亲。
为改善收养老人的居住条件,今年他们向亲友借了些钱,盖了14间小房子,购置砖头石料,从旧货市场淘了些旧门窗,整修安装,垒墙上瓦这些活儿,全部由父亲一手包办,为此累得腰都快直不起来了。
为了那些孤寡老人,一家人忙得不可开交,但他们因着爱天主去做,感觉再苦再累都值。
蔚翠萍兄妹4人,哥哥是位神父,出国留学获得了硕士学位,现在北京教区从事牧灵。
妹妹学习特别好,是区中的尖子生,只是高考发挥不太理想,只考上二本,现在呼和浩特补习,准备明年再考。
最让家人操心的是蔚翠萍的弟弟,患有癫痫病,身体一直也不好,过几天准备去北京治疗。
翠萍告诉我:“刚才接你时,顺路10元钱给妹妹买了件过季衣服,明年上大学时穿,10元钱给弟弟买了件秋衣,准备去北京看病时穿,这是我第一次给弟妹买衣服,我们家人身上穿的衣服都是教友们送的。我们从来不去理发店,大家都是理发师。家里也没有电视,就是有我们也忙得顾不上看。”
在我和翠萍聊天中,母亲已做好了午饭。进到灶房,母亲已盛好了两碗大米饭,上面加了一勺西红柿炒鸡蛋。我欲双手去接时,母亲却说:“这是给老人的,我去喂她们。”我有些尴尬,但随即心中升起了感动。
饭间,弟弟的眼神放在翠萍的头上,兴奋地说:“姐姐,你的头发长起来了。”
翠萍告诉我,今年5月上房盖烟囱,不慎从房顶摔下来,掉到3、4米深的地沟里,鲜血直流,邻居们七手八脚地把她抬往医院。手术进行了很长时间,缝了30多针,医生说毛细血管多处破裂,血没进入颅内已经是奇迹,否则就没命了。邻居说,你们信神的就是好,神救了你的命,当时我们都以为你不行了。
谈到圣迹,母亲接过了话茬:“我们老家是陕西的,家里是教友祈祷点。有一年春天,翠萍爷爷让我们在院里盖一间大房子做教堂,我说人家地里的土豆长出手掌大的苗,咱家的还没下种。爷爷说为了赶圣母升天瞻礼,还是先盖堂吧。我们就开始张罗,堂盖了一个多月才完工,翠萍父亲说,改种秋作物吧。爷爷说,听我的,就种土豆!秋收时土豆一苗一箩筐,个个碗口大,这件事惊动了十里八乡,那年小村里的人因这圣迹都领了洗。”
母亲接着又讲了大儿子回头的故事。上高中后大儿子不信教了,愁得两口子睡不着觉。那年复活瞻礼,母亲跪在圣母像前,向圣母求儿子回头。没有半年,来了,儿子突然提出要到呼市修道,父母惊喜万分感谢天主。后来儿子到北京神哲学院学习,2000年在银川圣了神父。
父亲感慨地说:“世上只有一个真理,那就是忠实于耶稣并且诚心实意地爱他。为主而活,为爱做事。”
翠萍母亲的圣迹故事和她父亲简单而富哲理的话深深震撼着我的心灵。
内蒙乌海这个普通的家庭,就像沙漠中的芨芨草,迎着艰难毫无畏惧地奋发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