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nde

传福音,要克服惯例依赖性


2010-10-25 09:49:42 作者:黄旦谷 来源:《信德报》2010年10月10日,29期(总第424期)

    传布基督福音,复兴中国教会,已经成为中国全体主教、神父、修女和教友们的共识,形势喜人。但从全国来看,各堂区、各教区的发展还是很不平衡的。依本人愚见,在传福音方面,有些地区之所以落后,是因为他们的脑海里可能存在一种惯例依赖性。其原因不外乎两个方面:
    一是圣统制的惯例:教友听神父话、神父听主教话、主教听教宗话,层层的行为都依赖于上一级的指示和文件。二是福传一线的神父和教友之间相互推诿,教友认为传福音是神父和修女的事,他们是主角,教友是配角;神父则认为举行圣祭、行圣事、备好讲道课、讲好道理、处理好堂区日常事务,是神职人员一贯的事务,而教友分布广、人数多,若是一个教友一年传一个,几年下来进教人的数目就十分可观了,于是把传福音的任务推到了教友们的身上。这种相互推诿的现象尤其发生在神父教友外出朝圣参观回来,神父和教友都赞扬那里的福传搞得既轰轰烈烈又扎扎实实:神父说是那里的教友当家作主、福传热情高;教友说是那里的神父责任感强、组织能力好。于是相互推诿,尽在言中。凡此种种,都与惯例和依赖有关,而且都误认为是天经地义、不可逾越的。
    惯例可以说是一种传统,它对我们的信仰、灵修或提高工作效率、简化办事程序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事物总有两面性,如果处理问题完全依赖惯例,就会形成惯性和惰性。
    毫无疑问,我们的教会必须保持纯洁的圣统制,但同时我们还要看到宣传福音的能动性作用,这在路加福音19章中关于米纳的比喻里说得非常实在:那位主人命令自己的仆人出去做生意赚钱。他们分别领了主人不同数量的米纳走了。但由于能动性和创造性的不同、以及敢与怕的心理状态不一样,居然出现了大不相同的结果:一个回来给主人赚了十个米纳,一个回来给主人赚了五个米纳,可是第三个却把主人所给的一个米纳存放在手巾里,依然是那个米纳,他完全违背了主人命令他出去做生意的意愿。
    在数学上大家对圆的定义比较熟悉:圆是到定点为定长的轨迹。圆心决定圆的位置,半径决定圆的大小。我们可以此来说明上述问题。从我们教会角度看,这个定点(圆心)就是耶稣基督,这个定长(圆的半径)就是福传的热情、主动性和创造性。这里既有原则性又有灵活性。事物总是隐藏着这两个方面,只是我们是否能认真分析、正确对待罢了。
    惯例一般建立在以往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大多是很管用的。但是要看到,随着客观条件的不断变化,原来管用的做法现在不一定管用;现在管用的做法将来也不一定管用。这就需要神职人员和教友加以认真分析,做到既遵循惯例又不拘泥惯例。
    得了惯例依赖症的人,等待、观望是其通病,刚开始是不愿意动脑筋,时间长了就不会动脑筋,思想僵化,个人素质和工作水平难于提高。惯例依赖性对福传事业和中国教会的复兴,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从表面看,惯例依赖性形成的原因是怕犯错误或思想陈旧,但从深层看,是对福传事业缺少热情,对耶稣基督缺失感情,对救人灵魂的事不关心。更为严重的是,惯例依赖性一旦在一个堂区、一个教区蔓延开来形成一种风气,就会扼杀那里教会的创造力。在那样的环境里,即使有人想创新、想有所作为,也不会有施展的机会和平台,更得不到支持和鼓励,甚至被看作另类。其结果是人人暮气沉沉,福传这个局面无法打开,他们依然只能安坐在教堂里讨论圣经,彼此抱怨教会的瘫痪与失落,无法向人宣讲天主的权能和所施的恩膏。
    在福传事业迅猛发展的今天,神职人员和所有平信徒都必须增强福传的使命感,努力克服福传中的惯例依赖性,齐心协力把福传工作做得更出色!

本文标题:传福音,要克服惯例依赖性

  • 信德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投稿:本网欢迎网络和传真等各类方式投稿,但请勿一稿多投。
  • 2、版权:凡本网注明来源:“信德”的所有内容,版权均属于“信德”所有。欢迎转载,但请注明出处。
  • 3、文责:欢迎各地教区、堂区、团体或个人提供当地新闻及其他稿件,信德网一旦刊登,版权虽属“信德”,但并不代表本社或本网观点,文责一律由投稿者(教区、堂区、团体、个人)自负。
  • 4、转载: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信德’)"的内容,为本网网友推荐而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内容并不代表本网观点,转载的目的只在于传递分享更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