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nde

一篇志愿者的灾区日记


2008-08-20 14:13:56 作者:进德特约通讯员:韩丽娜 来源:信德网

08年8月13日  星期三  晴

    从7月24日到现在,我们进德心理辅导梯队已在四川绵阳市安县永安镇北川安置点服务将近20天,工作卓有成效,我很很自豪自己当初的选择。


孩子们重新露出灿烂的笑容(左二为志愿者)

    接受辅导的灾民中变化最明显的是孩子们,他们刚接触我们时,很被动,表情也很淡漠,还沉浸在地震的悲伤中。经过我们的陪伴、开导、成长游戏等一系列活动,很快地他们脸上又恢复了地震前灿烂的笑容;不愿走出帐篷的孩子们也开始走出帐篷,与人们交往;想放弃学业的学生重燃求学的信心……看到孩子们的变化,最高兴的是家长,因为孩子是他们的希望和寄托。我们看到他们的笑容心里也很欣慰,因为我们的努力有了结果。


志愿者为失和的家庭调节纠纷

    我们不仅教育孩子,还帮助调解家庭纠纷。我们到访过这样一个帐篷:主人公是一位18岁的男孩,叫明明(化名)。明明很早就失去了父亲,与母亲相依为命,不幸的是地震又夺走了他至爱母亲的生命,唯一的亲人叔叔收留了他。明明在地震中被一块大石头砸晕,背部受伤,骨盆骨折,小腿伤口至今不愈合,脾气变得有些急躁。一天晚上因为叔叔埋怨他抽烟喝酒,便冲动地拿起一块砖朝叔叔的砸去,幸亏叔叔躲闪得及时……气愤至极的叔叔喊:“你永远也不要再回来!”叔侄关系因此而破裂。
    我们得知情况后,立即给明明打电话,经过十多分钟的规劝,明明终于答应回来亲自向叔叔赔礼道歉。我们又去开导他的叔叔,叔叔因为压力很大——一方面面临失去妻子之痛,另一方面又要承担抚养三个孩子的责任,所以心情也很不好。但他是位明理、负责的人,最后叔叔答应重新接纳这个“叛逆”的侄子。


本文作者在耐心倾听老人诉说

    类似的例子很多,我们的工作就是这样进展下去的,不分年龄和对象,随时发现情况,就随时进行心理安抚。还碰到一位将近90岁的婆婆,自己孤零零地坐在帐篷门口,我便上前和她“摆龙门阵”(当地方言,意为“聊天”)。老婆婆不会普通话,又发音含混,只能从她的面部表情猜她所说的内容。从婆婆的表情和滔滔不绝的诉说,可以看出她很愿意有人倾听她的心声,我就坐下来耐心听并频频点头以示对她的回应。
    现在永安安置点的灾民陆续在迁走;有的返乡;有的将迁至任家平或永兴安置点,因为那里有新建的板房。老乡们一方面感到高兴:因为要离开令他们难耐的帐篷——晴天太热,雨天太潮,不能过冬。另一方面又有着顾虑:很多灾民不愿去任家平安置点,因为废墟会使他们触景生情,重忆起悲惨的往事,并且,新的安置点在山上、河边,灾民们怕余震使山倒塌,板房再一次被水冲走。我们的心理辅导梯队很理解他们的担心,并准备为他们提供跟踪服务。

 

本文标题:一篇志愿者的灾区日记

  • 信德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投稿:本网欢迎网络和传真等各类方式投稿,但请勿一稿多投。
  • 2、版权:凡本网注明来源:“信德”的所有内容,版权均属于“信德”所有。欢迎转载,但请注明出处。
  • 3、文责:欢迎各地教区、堂区、团体或个人提供当地新闻及其他稿件,信德网一旦刊登,版权虽属“信德”,但并不代表本社或本网观点,文责一律由投稿者(教区、堂区、团体、个人)自负。
  • 4、转载: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信德’)"的内容,为本网网友推荐而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内容并不代表本网观点,转载的目的只在于传递分享更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