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德是我们在对岸的锚:我们抓紧绳索、支撑自己。『我确实知道为我伸冤者还活着,我仍要看见天主。』我们在喜乐与悲惨的时刻、在濒死的关头,都要复诵这句话。」望德是一份「我们永远当不起、白白赏赐而来的恩典」。
教宗本笃十六世在世界病人日文告中鼓励病人和受苦者:「信德是稳固的锚」,他强调:「有信仰的人,永不孤独。」教宗在文告中特别关怀病人和在医院工作的司铎,称他们是「病人真正的照顾者」。
教宗提到初期教会的信徒们用锚来描绘希望,把生命比作抛在天国岸边的锚。他说,我们大家都要抓住锚的绳索朝天国海岸行走。
希望是一个锚。一个你用绳索抛出、深深扎入砂土中的锚。我们必须抓住希望的绳索。紧紧抓住。让我们互相帮助,去发现与基督的相遇,祂赐给了我们生命;让我们以希望的朝圣者身份踏上旅程,庆祝生命。
教宗引用他非常喜爱的其中一个基督徒希望的象徵符号锚;锚显示我们的希望不是空洞的,不单单依靠个人的意志力,而在於天主绝不遗弃我们的保证。
希望是锚教宗方济各将希望比作岸边的锚,牢牢系在绳索上。“有时候,绳索很硬,会伤到我们的手。”然而,即使在这样的时刻,希望之锚依然让我们继续前行,因为我们的前方总会有些什么。
「我喜欢把希望想像成一个锚,妳们知道的,那是个固定在未来的锚。我们紧握着绳索,拉着定锚于未来的绳子前行。」教宗临行前向在场众人表示感谢,送给她们一幅圣母抱圣婴的圣像画。
早期基督信徒将望德描绘为锚,一个在来世彼岸牢牢固定的锚。而我们的生命就是走向那个锚。教宗于是向信友问道:我们在哪里抛锚?
望德是紧紧抓住的锚,即使在困境中也勇於奋斗。今天《希伯来书》章节的讯息正是:希望,那永不叫人失望、更为远大的希望。希望是‘我们灵魂的安全而又坚固的锚’(19节)。
教宗在圣玛尔大之家主持弥撒(梵蒂冈新闻网)教宗方济各10月29日在圣玛尔大之家主持清晨弥撒,他以“望德就如同把船锚仍到对岸”的图像,鼓励信众在“张力之中”期待与主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