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世纪末-17世纪初,欧洲耶稣会传教士进入中国内地,以利玛窦、罗明坚为代表的耶稣会传教士在中国传教中开创了“文化适应”政策并将之付诸于实践,中国天主教会得以发展。
天主教辛力社报导说,这场展览提名为「巴拉圭耶稣会归集村,历久弥新的传教法」。在展览中将呈现第十七、十八世纪耶稣会传教士传扬基督福音的热烈心火,这样的精神,直到今天仍存在耶稣会中,存在整个教会内。
教会史系列概述宗教文化出版社于2009年出版了毕尔麦尔的《古代教会史》,去年则出版《中世纪教会史》,而最近(2011年8月)该系列的第三卷(《近代教会史》)也已经问世。
惊人的喜讯,有力的证据给我们解开两千余年来中国教会史之谜,教会先贤历来传说得以证实。一、历来传说,基督福音早在公元第一世纪,多默宗徒及其他弟子已踏上中国领土,传播福音。
[关键词]:耶稣会士;全球史;天主教传教;近代早期欧洲在明清两代,利玛窦、南怀仁和郎世宁等西方传教士都是因为他们的技艺而得到皇帝的赏识,但是他们的宗教信仰却备受猜忌,他们的传教活动也受到种种限制,最终被全面禁止
例如耶稣会士为了适应在世界各地传教,都要接受强化培训。他们有一套严格的培训课程,包括神学、哲学、古典著作、数学、科学、方法论和辩论课。其中辩论课通常在星期日晚餐后进行,一般有两种形式。
教宗本笃十六世在文告中特别指出:“耶稣会士是欧洲文明与华夏文明出色交流的典范。”据此,我认为让大家都来深入探讨“耶稣会士与文化交流”为主的内容,也是一种很好的纪念活动。
(梵蒂冈电台讯)耶稣会将于2014年庆祝修会复会两百周年。耶稣会于18世纪末遭解散后,在教宗庇护七世的谕令下于1814年8月7日复会。
【天亚社.香港讯】香港中文大学天主教研究中心举办「巴黎外方传教会与清代以来的中国」学术研讨会,与会学者均认为探讨这个法国修会是研究中国传教史的一个突破。
耶稣会的难民服务机构计划在2004年加强援助刚果难民的工作,使流落外国的刚果难民得以返回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