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命随善变①厚待贼人之女在中国古代的文化中,命运观念一直占据重要地位。早在西周初年,《尚书·康诰》中就有“惟命不于常”的说法,告诫上天的大命,不是一成不变的,可以通过行善或行恶来改命。
保禄,一位伟大的外邦宗徒,基督福音的传播者,他曾本着对犹太宗教和祖传法律的热诚竭力迫害过教会(宗7:58—8:3),因为他坚信唯一拥护天主权威的方法是消灭基督的教会。
每一次弥撒圣祭中庆祝的圣体圣事,既是主耶稣继续和祂的子民建立“新的盟约”,也是庆祝我们基督徒就是天主的子民,是盟约的子民,是有份于天主救恩和永生的子民。
久而久之,他萌生了修道的想法。“当时我并不明白圣召的意义,只觉得做神父很受人尊重。”李神父说。圣召的种子就这样悄悄埋在了他的心田。
基督徒夫妇更是一面要持守婚姻圣事的要求,一面又要压制自己的不满、愤怒、失望,担心外在的表现不佳会影响到基督徒在人前的形象,到底哪里出了问题?
魏鹏的丧母之痛,促使邢国夫人的心境由暗转明的变脸。她把边孺人召来,说:“娉娉已经成年,我想找一个称心如意的女婿。这说媒的任务,就交给你怎么样?”
二、关于上帝与天术语的讨论利玛窦的传教方法遭到他的接班人龙华民神父(NicoolòLongobardo,1565-1655)的质疑,龙华民批评利玛窦的传教策略是迎合儒家,并认为儒家经典里的
龙华民的这一提议遭到了支持利玛窦传教策略的高一志(AlfonsoVagnoneS.J.,1566-1640)的强烈反对,高氏认为利玛窦关于上帝与天的术语的使用是非常明智的选择。
有一种爱,蕴含了数不尽的情怀,有一种爱安抚了痛苦的心灵,有一种爱深藏了伟大的奉献,有一种爱,持久而深沉,这一种爱就是基督之爱,也是‘爱培坊’的每一位神父和义工们所传播的无疆大爱。
序言你是否有时感到你的婚姻像在吃烧糊了的面包?你的配偶是否只把你看成家里的一件家具?你是否觉得你们的关系已凋萎了?你们也许是新婚夫妇,并决心不重蹈上述婚姻的覆辙,不愿意让自己的婚姻变得索然无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