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仅如此,他还到处找朋友、同学跟他一起喝,不管在哪里,喝完就地而卧,睡醒后再接着喝,许玛利亚给他打电话都是拒接,经常是婆婆给弟兄姐妹们下令分头找遍大大小小的饭店,然后把他弄回家。
唐老师还经常去老人院和医院慰问、陪伴、服务。前些年,唐金龙老师不但是信德报的热心读者,也是热心公益的爱心奉献者。作为早期的进德之友,进德公益许多工作人员都知道这位爱心老人的圣名。
依撒意亚先知称耶稣为受苦的仆人,他被藐视,被人厌弃,多受痛苦,常经忧患。又说:“他坦然担当我们的忧患,背负我们的痛苦,我们却以为他受责罚,被天主击打苦待了。”
如果您的家庭或团体中有所谓的“冷淡教友”,我们希望您这个传教节去请他/她为您或者有需要的人祈祷,诵念一遍“天主经”、“圣母经”和“圣三光荣颂”。
然而,我们不要忘记:多行不义,必自毙(取自《左传•隐公元年》)。因此,我们不得不佩服中国古圣贤们的智慧,他们的话流传几千年,是因为经过了历史的考验。
一六二七年.先教宗乌尔巴诺八世创立传信部乌尔巴诺公学.专门为传教区教育培养司铎;并成立出版社.专门采用不同语言.出版和发行传教文献资料。
公曰:君子不重伤,不禽二毛。古之为军也,不以阻隘也。寡人虽亡国之余,不鼓不成列。翻译过来就是,品德高尚的人,不能使受伤的敌人再次受伤,不捉拿头发有黑白两色的老人。古代作战的人,不凭借险要之地。
新约把这个信念延伸到每个基督门徒身上,他们是天乡的公民和圣人的同胞(参弗二19),在这世上没有永久的居所,像流浪者一般生活(参伯前二11),常在寻找最终目的地。
当我们在圣体跟前、在明供圣体前,公开地、虔诚地朝拜他,就是见证他的复活,宣誓我们的信仰,明确我们的信德;当我们领受圣体时,正是和他结合、进入他内而获得他倾注的生命、光明和至爱。
一六二七年,先教宗乌尔巴诺八世创立传信部乌尔巴诺公学,专门为传教区教育培养司铎;并成立出版社,专门采用不同语言,出版和发行传教文献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