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中国虽然算得上是一个世界经济强国,但因为百多年来的动荡不安,以至至今制度仍不算健全,人文精神的底子薄;在繁荣的背后,社会上仍有许多有特别需要的同胞极需关怀与帮助,如:民工、民工子女的教育、艾滋病患、留守儿童
宁波市药行街天主堂本堂司铎徐文洲神父在大年初一的弥撒中,在讲道及奉献酒饼之前两次号召参与弥撒的教友们为灾区人民奉献爱心,教友们上至七、八十岁老年人,下至几岁的儿童,莫不热烈响应,积极捐献。
很多美国人都主动的抽出时间为其它人提供服务,这个有很多人几乎成年中的一半人每周都拿出时间使得他们的社区办得更好,他们辅导儿童、探访病人、照顾老人,并且帮助做许许多多数不胜数的事情,这就是我的国家一大优点
元溥听完叹息很久,说道:“鞋虽然是新的但不能放在头上,帽子即使是旧的也不能踩在脚下,你虽然家族丧亡,但你是名家的后代,又有这样的冤恨,连三尺的儿童还知道事有不公,况且大丈夫呢?”
[25]在学校或其他场合教育儿童和青年的老师们,工作最为困难,他们应该意识到他们的责任也扩及生活中的伦理、精神和社会层面。自由、相互尊重和团结关怀的价值,可以从孩子幼年时就传递给他们。
然而,最重要的是,感恩祭应是每一个圣召旅途的「中心」:天主的爱是在感恩祭──在基督的牺牲、爱最完美的表达方式,触动我们的心,而我们也是在感恩祭学到如何按照天主爱的「高标准」生活。
但建立了民主管理监督机制的教会毕竟是少数,总体而言,中国家庭教会的内部治理目前主要还是以教会牧师个人为中心的领袖决策负责制,建立在由信徒选举产生的民主管理、监督机构基础上的集体负责制尚未成为教会管理的主流
面对社会工业化,城市中心化很多教友远离家乡,由西到东由北到南,由农村到城市工作和生活。
《刚恒毅与中国天主教的本地化》一书是以人物为线索、以天主教的本地化为中心展开论述,分别从本地化的前奏与生态、初启、突破、障碍与化解、成效五个部分环环深入,为我们展现了刚恒毅在华11年间的艰辛与努力。
生活的中心是每日的弥撒,以及个人每天一小时的朝拜圣体。团体深受加尔默罗(Carmel)灵修的影响,寻找在生活中和天主的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