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会蒙召走出自己的舒适圈,这「激发不断朝圣的态度,穿越生活中不同的荒野,经历各种对真理和正义饥渴的经验」,专心致志走向天国。
王修士认为,虽然修院是圣召的摇篮,是自己的避难所,让自己有一种安全感,但是在这7年的修道生活中,自己也曾有过彷徨,也遇到过诱惑,有时感觉到自己非常孤单,可是天主慈爱的手永远拉着他,安抚着他,陪伴他越过阴森的幽谷
教会提倡信仰生活化,生活信仰化,就是要求我们在生活当中做出爱人的实际行动。石家庄北堂亚纳会做到了,而且她们一直就是这样做的。
我的母亲生于1957年,今年阴历五月初二是她的六十周岁生日,为母亲写上一篇短文,来回顾和感恩母亲这大半生的生活经历与信仰历程。外公是堂口的会长,母亲从小便领洗入教,圣名玛达肋纳。
塔格莱枢机说,就如同最初的基督徒那样,菲律宾信徒们都是一心一意,向往着像宗徒团体那样、在教会中、与穷苦困厄者一起生活,成为共融、参与和传教使命的载体。
一位首次参与学习的刘娟姊妹激动地分享道:在我老公的再三鼓励催迫下,我终于来到这上主为我特意准备的地方,通过这些天的学习,使我走出了信仰的迷津,跨越了以前的无知生活,找到了人生的至宝—&mdash
如果我们发现自己的信仰生活有问题,或者日常生活不顺利时,可能首先是我们的祈祷出问题了,因为我们的生命之灯已经快没有油了。生活中任何的问题都在提醒我们回到生命的泉源,保持和天主的联系,更新我们的生命。
因此,我们蒙召把基督作为生活的中心:走出自己,在基督内寻找给我们止渴的水,同时克胜那导致我们患病和暴虐的诱惑,即自我参照的诱惑。
世俗思想严重的人,总会以世俗的伦理道德衡量生活,常会将哀矜施舍视为愚傻,将忍耐退让看作软弱无能,认为智慧就是要在才能技巧钱财物质等方面超过他人,而信仰却要求我们谦卑、真诚、温良、守信,即使需要吃亏忍辱也会甘心情愿
他指出,单是传教是不足够的,必须向囚犯展示他们如何能改变他们的生活,并准备好以更好的状态重投进社会。他说:因此,当他们离开监狱时,他们已能掌握可开展新生活所需的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