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ponsive image
走进鲜为人知的豫北圣地
2005-12-21

1889年,田家井已建成稍具规模的教堂———若瑟堂,抗日战争期间(1942年5月)被日军烧毁,后来成为生产队仓库,1982年冬归还教会。

一位女博士的信仰旅程
2003-04-11

先生是天主教友,而我是教外人,所以我们没有到教堂举行婚礼。

怀大爱心,做小事情
2006-08-11

江北德肋撒教堂拆除搬迁时,他们夫妇二人多方打点教堂临时活动场所,场所刚装修时杂乱无章,凌乱不堪。他们夫妇俩和教友们为购置装饰材料费尽心思。

清明节:从清明节祭祖看宗教本土化及相互影响
2016-04-05

越南胡志明市华人教堂的祭台前上香用的香炉。(摄影:韩保禄)近代五四前后的新文化运动反对祭祖敬孔,建国后的“破四旧”及批孔运动都曾殃及清明节祭祖活动,一次次受到批判,甚至一度被废除、禁止过。

一位老会长的人生
2016-09-21

新的家在教堂对面,马立仁受母亲熏陶,三、四岁时跟着母亲参与早弥撒,念早晚课;四、五岁时常用经文、要理问答已背得滚瓜烂熟;六、七岁时给神父辅祭,一个月就学会了拉丁文辅祭经。

一名医生的见证
2017-04-10

但感谢天主,我常常去教堂办告解、参与弥撒,虽然在教堂里,我也从来都是独自一人坐在角落里,我在教堂陆续参与了十多年的弥撒,但仍然常常被当做外教人,有时还会有教友用可疑警觉的眼光看着我这个落魄的胖子,甚至偶尔还会有人来问我几个问题试探一番

人物专访:悉尼华人牧灵中心牧民议会主席黄永清教友
2009-08-14

同时,黄先生也非常重视儿女们的信仰,经常带着他们去教堂。后来,黄先生的儿子在上中学时常常不愿意去参与弥撒,也不参加堂区举办的活动,只愿意用周末的时间去打篮球。

天津教友信仰分享选登
2009-11-14

真的,当主拉着我的手第一次走进教堂,我的心灵受到了震撼,像天上的父母在拥抱着我这个失去很久的孩子一样,好幸福、好温馨。眼泪从弥撒开始一直到结束。

唤醒教友做捕人的渔夫
2006-10-30

张神父说:多数天主教的教堂,平时堂门紧闭,有人想到教堂看看都没机会。

中国天主教教会的复兴之路
2008-04-11

实践形式:鼓励信友买圣经(最好每个教友都人手一本),开展圣经学习班,成立查经小组,堂里墙壁上帖上圣经金句,把圣经放进教堂的显眼位置,给慕道者讲教理时最好先讲圣经,发放查经表给教友,开展圣经知识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