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我们在它里面再也找不到“我们为什么会死?”这个问题的答案,因为我们已经知道:人类的历史深深扎根于所有生物的历史之中;它只不过是这棵参天大树的一个枝桠而已。
,即以中文文言体裁翻译圣经(中国神父可以不用拉丁文而用中文举行圣祭念日课)以及施行各项圣事贯彻罗马意图。
)以及施行各项圣事贯彻罗马意图。
他将要为人类作代罪羔羊,会被人捉住、折磨、钉死……,但第三天要复活起来。这预言在接近耶稣的人群中已渐渐传扬,但鲜有人相信这些事会发生。
今年是真福教宗若望保禄二世在1986年率先推出的世界祈祷日第25周年,在此纪念的机会上,教宗本笃十六世将与参加祈祷会的世界各大宗教人士举行特别聚会。
并且,祂给当时的人,以及所有后世的人民说过:我就是复活,就是生命;信从我的,即使死了,仍要活着;凡活着而信从我的人,必永远不死(若十一,25,26)。
说到交往,我们也许会问这如何能够在信徒与基督之间实现。
当然了,从耶稣基督建立教会至今,慈母圣教会圣贤辈出、艺术珍品不可胜数、护教文献汗牛充栋,选几个“名片”并不是难事。可什么样的事物和人最能代表圣教会呢?
教宗方济各于上个主日6月2日下午5点至6点在梵蒂冈圣伯多禄大殿主持了朝拜圣体活动。
祭台奉献礼中把整个祭台面傅以圣油,就是表达祭台与基督同是傅油者。在祭台上焚烧香料,象征基督的牺牲祭献,以及其肢体(众信友)的祈祷上升于天主台前。铺上台布,表示这是分享基督祭筵的餐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