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昔日近三百年的中国天主教史上,这位于1685年晋牧的南京教区主教可谓凤毛麟角,开神职中国化之先河。自中国天主教进入近现代以来,虽有一批批中外有识之士努力推动神职中国化,但相当缓慢,历经坎坷艰难。
教宗保证为他祈祷,“愿他追随他可敬的前任们的榜样,为了现在托付给他照料的羊群,努力投身于慷慨无私又富有成果的牧职”。
我在纽曼中心(NewmanCentre)的几次聚会上都遇上他;后来我当上伦大的校牧时,便从他那儿知道很多关于主业团的事情。
虽然如此,他们并未忘记自己的救灵使命。为不引起别人的注意,又能满足教友们灵性的需要,他们只能在夜间探访教友,白天继续参加劳动。
我将自己在实践牧灵工作中的一些经验以点作几项分享。1.明白牢记一份责任:基督徒为先知、君王、司祭的三重职务,作一个名符其实的基督徒。明白牢记一份使命和嘱托:即“往训万民”。
欧方各种资料证明后来日军与当地教会以如下条件商定了:(1)支付慰藉金(森岛用这个词)(2)为教会的社会福利活动捐款(3)建立慰灵碑(4)举行追悼典礼。
(训3:11)人是按天主的肖像造的,天主将他的灵植在人的心中。因此,人生来就有对永生的向往和渴求。然而,世人奋斗所得,没有一样东西具有永恒的价值,故内心深处总是空虚。
因为当一个基督信仰者向世界开放自我,并尽其所能与世人达成和好之时,一方面这种行为表达了强烈的基督性,但与此同时其自身也被置于一种强大的世俗诱惑与属灵争战中。
谁的心灵还在漂流?谁的心灵还没有找到家园?也许,人太过注意物质的、有形的家,以为把这样的家装饰得舒适、优雅、漂亮、应有尽有,心灵便安了,定了,满了,足了。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按照天主的要求,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对于教友的灵修和素质的提高,对于光荣天主和福传都有好处。天主在创世之初,只让人吃素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