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会长告诉我说:当时贞女的出现很可能是因着父母而接受信仰,不然,他们的生存就是个困难;依此据推算,从墓碑立日起向前推大约近60年的话,应该是1600年左右这里就有了教友,也就是说这里已有400年的教会史
现在母亲除了主日去教堂外,在家里每天至少要祈祷三个小时,看圣经两至四页。母亲是青光眼,不适合戴眼镜,二弟和我儿子先后给她买了两个放大镜,她如获“视”宝,每天拿着放大镜认真地看。
遂于主日前往见神父,请他召开特别聚会。神父初颇迟疑,恐怕没有人来,后来终于赞成了。旋即定于那日晚间,在某私人大屋聚会。出乎意料,那晚聚会的人非常多,座无虚席。稍静片时,有一罪人起立,发出同样请求。
三山(福建)教友李九标在《口铎日抄》(艾儒略述,李氏记)“小引”里还专门解释过,他说:泰西诸司铎之航海而东也,涉程九万,历岁三秋。比入东土,而尺丝半粟,毫无所求于人,独铎音远播。
[7]参阅:复活主日弥撒“继抒咏”。[8]参阅:《天主教教理》,1820。[9]同上,1821。
在这圣诞日,我愿意自己是一个不满足的人。高兴,却不满足。高兴是因祢所做的一切,不满足是因我没有作出回应。上主,请除去我们那些虚假的安宁,并在我们那总是太满的‘马槽’里放入一大把刺。
夫妇和家人们一起的家庭祈祷,以及参与主日弥撒,参与堂区的基督徒活动,是治愈婚姻摩擦和问题的最简单而最有效的方法。在祈祷中,主耶稣基督,生命的良医,就会治愈我们个人、家庭和社会的所有疾病。
我又想起在家乡主日与节日的圣体降福中,我的叔父罗仓有在大堂里的圣体面前,带领大家,用优美的秦腔,高声咏唱耶稣圣心祷文的神圣场面,荡气回肠,余音绕梁,经久不息……时间过得很快,夜幕开始降临,整个巴黎都在濛濛细雨中
(二)生态关怀的深度拓展:2025年《照料受造界祈祷日文告》继承圣方济各“关爱自然”的精神,指出生态危机根源于“不义、贪婪与对弱势群体的践踏”,呼吁基督徒将环保视为“信仰与人性课题”。
今天,这种不相信的情绪,已然渗透进多数中国人的生活:吃饭不相信食品的安全性,出行不相信铁路行业解决买票难的能力和诚意,上医院不相信医生没有给自己多开药,打官司不相信司法会保持公正…&helli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