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绿原在《重读〈圣经〉》里写下这样的诗句: 今天,耶稣不只钉一回十字架, 今天,比拉多决不会为耶稣讲情, 今天,玛利亚·玛达肋纳注定永远蒙羞, 今天,犹达斯绝不会想到自尽。
有一次,笔者在参加圣经分享时,李若瑟教友讲述了他与主相遇的经历,故事感动了现场的每一个人。年轻时的李若瑟生活坎坷,在他最困难的时候,天主的恩宠惠顾了他。
甚至耶稣基督说他的作为是为应验圣经。看到主耶稣遭遇如此残酷的苦难,我们一定感到伤心难过,人同此心,心同此理。但同时,我们也会问:难道主耶稣非得受苦才能救我们吗?
我们来看圣经中耶稣与匝凯相见的一幕(路19:1-10)。耶稣没有马上斥责匝凯这位有罪的税吏,而是给了他很大的面子并提议要去他家。
小儿子马灵佑天资聪颖,他循循善诱,给他讲圣教史、圣人传、圣经故事等,圣召的种子开始在他幼小的心灵里发芽。1989年,马灵佑高中毕业,听说李镜峰主教住在歧山县蹇家滩,就去跟李主教学拉丁文。
走进教会的二老很喜欢看圣经,有人去他家玩时,她的公公就给他们讲。2015年,臧凤英的公公怀着对天堂的盼望辞别了人世。
我也从来都是独自一人坐在角落里,我在教堂陆续参与了十多年的弥撒,但仍然常常被当做外教人,有时还会有教友用可疑警觉的眼光看着我这个落魄的胖子,甚至偶尔还会有人来问我几个问题试探一番,好在我从小确实看了很多的教会书籍,整本圣经都曾看过
随着社会的发展,受一切向钱看的影响,当其他家庭都退出了每周的拜苦路、圣经分享聚会,我的家人仍然继续参与。因此有更多时间分享信仰,我的弟弟和妹妹后来也选择了修道生活。
在圣经、教理的理解与天主显现的问题上更要谨慎,要聆听圣神的发言,而不是各执一词,互相攻击,将神圣的信仰世俗化。
这些门徒中有传道员、堂管组成员、圣经小组骨干、乐队成员、爱心组成员(包括义务门诊人员)、探访组成员以及为堂口做各种工作包括杂务的人员和为教区的各项基本建设出钱、出力的忠诚信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