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成为祂的见证人,还是只满足于做祂的门徒?我是否关心我遇到的人,是否在祈祷中将他们带到耶稣面前?我是否有意愿做些什么,让那升华了我生活的福音喜乐,同样也改善他们的生活?
然而,我们必须询问上主该怎麽做、怎麽改变;必须从困难中学习,并且寻找答案。为了促进圣召,我们尤其需要仰赖「喜乐的见证,包括生活方式在内」,见证耶稣作出的抉择。
因着我们没有贪念,想得到的物质生活就会通过自身努力,把精力、时间用在创造财富上,可以为社会、家人做有意义的事情,每个人都努力工作,就是一个完美社会的形态。”
圣保禄宗徒原是一名有为的犹太教青年,原本想成为受人尊敬的犹太领袖,直到他遇到了复活的主基督,他的生命得到了重生,从此开始了他的福传为主做证的道路,不论遇到再大的艰难险阻也在所不辞。
我思考了片刻,回答他:他们做所有神父都应该做的事情,在人们中间,特别是小孩、穷人、病人、移民,成为天主的见证人。我认为,我的未来使命也将朝这个方向发展,成为我在沙漠中所经历事情的见证人。
但耶稣现在却把整件事颠倒过来:那个撒玛黎雅人、作客的人,使他自己成为近人;他让我看到,我必须从内心去学习做一位近人,而且这个答案已在我心中。
她曾写到,一个人的伟大之处不在于以显赫事功显示于人,而在尽力为善,不求人知——宛如右手做的事不使左手知道。她一生隐居潜修,默默地走着神婴小道,以纯真的小孩子般的心灵和微小的善行来接近天主。
我们多少次守护着自己的生活、计划和安全感,却浑然不觉,这样做只会让我们陷入孤独。福音的逻辑截然不同:唯有奉献才能昌荣,唯有无偿的爱才能在看似万念俱灰之处重燃希望。
匝凯做了一个他没有义务的承诺,但他这样做是因为他明白这是他爱的方式。他结合罗马关于盗窃的立法和关于补赎的拉比法律。匝凯不仅是有渴慕;他也知道如何采取实际步骤。
教宗良邀请大家自问“做天主子民信仰的仆人”是什么意思。“我们的牧职依照基督的肖像根植于服务的精神。拥有这种认知固然是重要且必要的,但仍不足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