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很冷,堂内没生火炉,一个名叫三姑娘的教友把我们带到她家。这个村原有80户人家,400余口人,改革开放后,绝大多数都外出打工了。听说我们来,全村留守的21名教友全来了,还有5名教外人也来听道。
一座两三层高的欧式楼房将一个大院分成前后两部分,前后院都有花圃,后院里一座圣女与慈父亲昵的雕塑记录着这里曾经有过的幸福和欢乐,而楼上居室内摆放着圣女与家人的照片,向我们讲述了一个家庭的历史:圣女的父母马丁和盖兰都是极热心的教友
例如,当我们念欢喜第三端的时候,我们可以先把耶稣诞生的圣经提示诵念一遍:玛利亚生了她的头胎男儿,用襁褓将他裹起,把他放在马槽中,因为在客栈中为他们没有地方;显然圣经的提示只给了一个故事的框架,就这么一点内容
我叫江玉英,今年65岁,出生在一个落后的农村,后参加工作,随夫进了城,退休前是一企业的行政管理人员。
日本是一个世俗化非常严重的国家,同时各种社会思潮,包括宗教思想也非常活跃。生活在这样一个多元文化和多元宗教的社会,三治是如何经历了不同的信仰经验,最后选择了奉献生活?
教宗于是回忆当年他参与大公会议时的一个难忘的印象说:“听到保禄六世教宗说‘我们宣布至圣玛利亚为教会之母’时,全体参与大公会议的教长都立刻起立鼓掌欢呼,向天主之母、我们的母亲、教会之母致敬。
本笃十六世也已经在他的第一次教宗讲道中这样说过:“我们不是一个盲目的进化的产物,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天主的一个想法:每一个人都是被期待的,每一个人都是被爱的,每一个人都是有用的。”
她叫醒我,给我喂药,又递给我一个又红又大的西红柿,我咬了一口又香又甜,清凉可口,那是我有生以来吃过的最大最甜的一个西红柿,所以记得特别清楚。我很小就在离家很远的地方读书了,那时家中各方面都非常困难。
无论谁因我的名,收留一个这样的小孩,就是收留我亲爱的弟兄姐妹们:一、圣灰日启发性的礼仪,标示了神圣的四旬期开始,此一礼仪再次召唤信友彻底悔改,信赖天主的仁慈。
祂是欢欣喜乐的日子:一个为弱小、卑微者和全民族的「大喜乐」(参:路二10)。在这一日,救主耶稣由童贞玛利亚诞生了。马槽让我们看到天主给我们的「记号」:「一个婴儿,裹着襁褓,躺在马槽里」(路二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