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圣若望宗徒晚年时,圣教会方显勃兴气象。直到耶稣升天300年左右,罗马大帝君士坦丁进入圣教,由此圣教会才昌盛繁荣,遍及世界,荫及普世万民,成为众信徒的栖身之处。
主耶稣曾向宗徒们说:“你们往普天下去,向一切受造物宣传福音。”(谷16:15)我们做文字工作的,也就是承接耶稣的旨意,服从基督的召唤,将“天主是爱”的喜讯传给他人。
其实宗徒传承乃是一条新生命的河流,它从源头基督那里流出来,直到我们这里,把我们带入天主与人类交往的历史中”。
耶稣治愈我们的记忆,「使之扎根于最结实的基础上」:诚如圣保禄宗徒所言,耶稣的爱、耶稣的圣心叫我们「在爱德上根深蒂固」(参阅:弗三17);为此,我们需要与上主亲密无间,在朝拜中接受上主的凝视和爱。
埃格莉亚所说的熙雍山,符合宗徒堂的位置。在罗马的鞭笞石柱数个世纪后,鞭笞石柱或许于1223年由若望・科隆纳(GiovanniColonna)枢机在第五次十字军东征期间从耶路撒冷被带来罗马。
(若一4:10-12)圣保禄宗徒也说:“现在有的是信、望、爱三者,其中最大的是爱。”“爱是忍耐,仁慈,爱不动怒,不记怨。爱无所不容,无所不信,无所不望,无所不忍。”
在耶稣未出生以前便有先知预言出来了,并有整部的圣经以及代代相传的宗徒们给他作证,耶稣可以预知以后发生的事,他的一生行过很多奇迹,甚至多次使死人复活。
为实现这个愿望,本笃十六世留下了一个努力要完成的任务:克胜分裂和一起工作,在圣保禄宗徒所说的祈祷中团结在一起。这是取之不尽的希望、持久耐心和常为真理受苦的祈祷。
族谱中多为男人的名字,但玛窦保留了五个女子的名字;最后一个即是耶稣的母亲玛利亚。前四者或是罪妇,或是外邦女子,为表示耶稣是人类救主,连外邦人与罪人都包括在他的族谱之内(参阅玛1:1—17)。
H.Camara)就强调方济是“解放穷人教会的伟大标记”,而在天主教里许多投身穷人生活与解放阵营的人物,有不少是方济会士;除此之外,方济也被视为是具有生态学意识的“绿色先锋”,1979年11月教宗若望保禄二世宣布方济是生态学的楷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