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引用教宗方济各在《福音的喜乐》中的劝谕:我从不会厌倦重复本笃十六世的话,这番话把我们带到福音的核心:‘成为基督徒,其起点不在于一项伦理选择,或者一种崇高的理念,而是一个际遇,在人生中竟遇上一位赋予生命新境界的人
一天,我在公园里健身,一位西装革履的刘姓老板,走到我们几人面前趾高气扬地说:老哥,别看我小学五年级水平,头脑还行,不是吗?大蒜又长钱了,迎风长,我三快多一斤买的,现在走车七块五,什么概念?
记得一位修女曾这样告诉过我:不要抱怨,做你应该做的事。因为在天主的国里,没有抱怨,只有喜乐。放下抱怨,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放下抱怨,重新找到天主。
有一位母亲对儿子说:明天是母亲节了,妈妈不需要你们的任何礼物,你去参加一台弥撒,当作礼物献给妈妈,这就是你们最大的孝顺。所以,我们要对自己的子女多做工作,更要把耶稣基督教给我们的新办法用到生活当中。
因而天主就像一位慈父亲切地声声呼唤他的子民听从他归向他,以分享他的生命。在整个旧约中,天主的怜悯特别体现在天主慈悲地回应他子民的罪恶。他们没有被贬低,反而得到天主的慈悲与大爱。
说来真是神奇,在之后很短的时间内,一位朋友给我提供消息说,某公司正在招聘财务总监,我做了认真的了解之后前去应聘,结果顺利通过了面试,顺利通过了试用期,又顺利地办理了入职手续,投入了新的工作。
有一个难民在街上问路,一位太太迎上去问他:您要去哪里?这个难民光着脚,回答说:我打算去圣伯多禄大殿跨圣门。这位太太心想:这人连鞋都没有,怎麽走路啊?於是她叫来一辆计程车。
面对丧失儿子的悲剧,一位母亲不愿接受安慰的言语或举止,因为这样的言行总是不恰当,绝不能减轻一个不能也不愿癒合的伤痛。这是一种与爱成正比的伤痛。
卫报报道截图,梵蒂冈准备邀请中国前部长参与反对器官贩卖会议黄洁夫/资料图报道称,澳大利亚麦考瑞大学的一位医学伦理专家温迪·罗杰斯(WendyRogers)向梵蒂冈官方机构去信反对中国参会,
关爱病人,视病人和自己的亲人一样,尽量减少病人的经济负担和精神痛苦,对危急病人应劝其受洗,利用工作之便抓住机会福传……成为一位名副其实的,具有救死扶伤人道主义的基督徒白衣天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