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蒂冈电台讯)家庭攸关我们的未来,让我们守护家庭、扞卫家庭吧!教宗方济各9月26日晚在费城家庭大会的祈祷守夜礼中如此表示。教宗指明,家庭出自天主的圣意,是希望、生命和复活的所在地。
耶稣则用凯撒的就应归还凯撒,天主的就应归还天主,巧妙地回应了他们的挑衅。教宗说:这句惊人的回答,是主耶稣给每位良心存有疑惑的人的回答,当他们的利益、财富、威望、权力和声誉受到威胁时更是如此。
该故事中的两位主人翁——富翁和乞丐,财富和贫穷、奢靡享受和枵肠辘辘的生活情景等不但为昔日的读者,即使为今日的我们现代读者仍具挑战,也有启发意义。
礼仪在大殿的前廊以祝圣新火和点燃复活蜡为开端,然后是烛光游行、众人聆听复活宣报。当天晚上有7位成人候洗者领受基督徒入门圣事,教宗亲自为他们付洗。在圣道礼仪后,教宗发表了弥撒讲道。
旅途朝圣多少含有一些飘泊的况味,以及对天主信赖的流露,就如同申命纪中所陈述的有关以色列祖先的行旅之途:我的祖先原是飘泊的阿兰人,下到埃及,同少数的家人寄居在那里,竟成了一强大有力、人口众多的民族。
如何敬神,是基督徒生命的具体本质。降生成人的天主子耶稣基督通过祂的言行,教导人做一个敬天爱人的诚朴而喜乐的人。我们从三个方面默观今天的三篇读经:(1)神律与人律、(2)真假敬神、(3)误会与洁净。
(宗一:8)圣神才是福传的原动力。(一)、神恩———圣神为福传而普施的工具和动力神恩是圣神的德能的具体表现,是建立教会团体和福传的工具。神恩其实是普遍性的。
那时,做弥撒的祭台就是教友家的缝纫机或者他们的炕桌,异常简单,来参加弥撒的教友也就20到30多位,都是他们的邻居——其实一家离一家住得也比较远,这就是地广人稀的塞北大地很普遍的现象。
这是整部《申命纪》的中心主题,也是以色列人与天主盟约的核心,即出于爱与忠诚的服从,而非仅仅是外在的遵行。问2:梅瑟为何特别提及“你们的子孙没有亲眼经历”的内容?
《户籍纪》第七章问答——支派领袖的奉献与天主的临在一、会幕与祭坛的祝圣问1:本章的背景是什么?发生在以色列历史的哪一阶段?答:这是以色列人出离埃及、在西乃旷野建立会幕之后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