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照人并使人发现天主的爱的信德之光是每位发言人反省的核心思想。米勒总主教提到亚巴郎,强调以色列的历史是从受到诱惑朝拜偶像走向信从天主及天主为他们完成的许诺,这一连续的过程。
教宗表示与受难者的亲友同感哀伤,承诺会特别为他们祈祷,并赐给他们代表复活主的安慰及力量的宗座降福。 教宗接着谈到将于本周五(7月27日)在英国伦敦开幕的第30届奥林匹克运动会。
为纪念梵蒂冈第二届大公会议通过的首道文件«礼仪宪章»颁布50周年,教会礼仪、艺术和建筑学的专家学者们于5月30和31日两天在意大利北部博塞隐修院举行关于礼仪的第11届国际研讨会
宗座传教善会将于五月7日至12日,在罗马慈幼会避静中心,以向外教人传福音,新福传的典范为主题,举行年度全体大会。
该修会在本次会议中主要探讨了青年圣召的课题,坦承自己难以和青年沟通。为此,教宗向他们提出了两大劝勉:关怀与陪伴,以及走出去。在空洞而破碎的文化中,人们或许觉得无法「向年轻世代提出圣召的建议」。
每年的复活节前,清朝康熙帝的《十架颂》这首诗,都会成为新教议论的热潮,还有人普了曲歌唱。
(若3:16)一、福音背景:十字架,是爱的高举,不是羞辱的标记今天的福音,是我们信仰的核心之一,也是圣经中最常被引用的一句话:“天主这样爱了世人……”我们庆祝的是“光荣的十字圣架”,这是一个看似矛盾的名称
圣召是天主对人类的邀请。《奉献生活》的劝谕上对于有关献身生活是这样说的:“献身生活深深根植于主基督的表率与训诲,是天父经由圣神赏赐教会的一份礼物。”奉献生活是天主的恩赐,也是一份天主对人类极大的礼物。
伊芙琳来自新加坡——这个面积不大的国家,其人均收入却是西班牙的两倍。尽管伊芙琳在新加坡最大的航空公司之一作空乘工作,但还是义无反顾地回应天主的召叫,辞去了这份优渥的工作,将自己的一生奉献给祂。
(三)从应许到失落——定居、流亡与信仰危机一、从游牧到定居:信仰与土地的张力以色列人的历史是一段迁徙与信仰交织的旅程。亚巴郎离开家乡哈兰,顺从天主的呼召,踏上应许之地的旅程(创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