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河北献县圣望会的一位修女,最近在圣堂里翻阅圣经,偶尔翻到了马尔谷福音第3章13、14两节:随后,耶稣上了山,把自己所想要的人召来,他们便来到他面前,他就选定了十二人,为同他常在一起,并为派遣他们去宣讲福音
我觉得不同于外教人的好行为,由心而发的爱的善举,会让福传产生潜移默化的力量。最近发生的一件事让我深切感受到福传需要我们切实的行动。
到时,辨认人的方法也会随之改变,那时候在辨认一个人时,将会以那个人的“意念”来确定他是谁,而不是以他的身体特征(如相貌、指纹、基因等)。但是这个无形无像的“意念”究竟有是什么呢?
《荒漠甘泉》里有这么一句祈祷文:主,求你拿我、劈我、用我。所以我们只求含泪播种,不冀望含笑收割。保禄说,“我栽种,阿波罗浇灌,但使它生长的是天主。”这也就是我们中国人说的:尽人力,听天命。
这位三千年前的寡妇提醒我们,当天主在我们生命的第一位时,看似不可能的事也会成为可能,看似没有希望的事也会充满希望,看似没有生命的地方却会生机盎然。
现在在本笃会的修道院里,仍然将每年3月21日作为圣本笃的纪念日,因为这一天他以一种不同寻常的方式去世。(编注:在1970年以前的《罗马总历》中,他的纪念节日是3月21日。
枢机团第十场会议的发言圣座新闻室主任布鲁尼在这第十场会议结束后,举行了每日例行的新闻简报会。他强调,“很多人期待一个亲民的牧者,在一个全球秩序陷入危机的世界里,引领人走向共融”。
今天我将延续教宗方济各开启的禧年教理讲授系列,主题为"耶稣基督我们的希望"。今天让我们继续默想耶稣那帮助我们重拾希望的比喻,因为它们向我们展示天主如何在历史中作为。
,也许被传染;他用油和酒清洗伤口后包扎伤口;他让他骑上自己的马,担起重担,因为如果人愿意感受另一个人痛苦的分量,他才是真正的帮助者;他带他到客栈,在那里他付了“两个银币”的钱,差不多两天的工作;他承诺会回来并最终支付更多
每次我们一起去开会或参加集会时,他都是开车到我居住的轼耀拉会院来接,让我倍感当不起。我们每次都很早到。有一次,我们两个最早到,坐在那里等着其他人来。我随便说了句“我们总是在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