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拜旦于1892年12月25日于巴黎索邦神学院首次公开在演讲中首次提出「复兴奥林匹克运动」,并把范围扩大到全世界,这次与会的一位重要人物是道明会士迪东神父,迪东神父是顾拜旦的支持者,他提出的更快、更高、
(路一38)与玛利亚一起肖似基督15.基督信仰的灵修特色,就是门徒致力于日益肖似师傅(参罗八29;斐三10,12)。
这一时期台湾出版了一系列专著,主要有穆启蒙编著的《天主教史》,赖诒恩著、陶为翼译的《耶稣会士在中国》,樊神父(OctaveFerreux)著、吴宗文译的《遣使会在华传教史》,等等,这些著作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此期大陆天主教史研究的不足
《崇祯历书》:公元1629年,由徐光启和天主教耶稣会士汤若望神父、罗雅谷神父等开始编订,历时五年完成,其中广泛介绍了哥白尼、第谷、伽利略、开普勒等人的天文数据及科学成果。
我曾经与香港圣士提反书院旧生会合作,对中国内地贫困山区进行过十余年的教育扶贫工作,我知道天主教、基督教对中国人民的帮助是无私的、不求回报的。
我见到的第一位主教是一位德高望重的会士。五十多年前,为了照顾大陆的教友们,他毅然决然地从国外回来。不管是被监视、坐监狱、劳改或教会内的人的背叛,都没能熄灭他那一团服务的热火。
1614年耶稣会士金尼阁神父回罗马上书教宗准许在中国行中文化礼仪,1615年3月20日教宗保禄五世应金尼阁的请求,由礼仪部颁谕准许以中文举行弥撒圣祭,诵念日课,任何当地(中国)神职人员并准许翻译《圣经》
这位神父是耶稣会士德日进(TeillarddeChardin,S.J.1891-1955)。首先,他是科学家。他在巴黎获得古生物学博士学位后毕生研究化石,曾参与发现“北京人”的团队。
在台北教区担任过《教友生活周刊》社的指导神士,常同教友们交谈,无意中留下不少名言。为给他人创建一个美满的家庭,他在美国东纽瓦克就写下了《家庭教育》一书,几个国家的电台为他专栏播出。
因为士各有志,我的信仰与人生观与你不同。假如你想以这么提问使我羡慕你,那你会适得其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