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主对我们的爱,在这事上已显示出来:就是天主把自己的独生子,打发到世界上来,好使我们借着他,得到生命。爱就在于此:不是我们爱了天主,而是他爱了我们,且打发自己的儿子,为我们做赎罪祭。
当时,传教士前往东方的旅程意味着他们被派往未知世界。他去了,因为他充满了使徒热火。
这种爱德的传递如同涟漪般扩散,能够改变社会的冷漠氛围,让每个人都能感受到人性的温暖与善意,进而激发更多人内心深处的爱,形成良性循环,共同塑造一个更美好的世界,符合禧年所期望的愿景。
由此看来:圣玛利亚·玛达肋纳,在救恩史上的重要意义与价值,在我们今天的世界中,也值得受到赞扬。事实上,我们有多了解圣玛利亚·玛达肋纳呢?她对我们的现世意义在哪里呢?
创世纪的神学再明晰不过,人不是世界的根源和所有者,人只是管理者。当我们开始有任意享用的思想的时候,我们就开始以个人财物的所有者自居,这是侵夺了天主的所有权,是骄傲作祟,是和当初原祖父母所犯的罪相同的。
在这个过程中,文化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文化如同一面透镜,我们透过它了解自身,解读世界。如同字典,每种文化都包含高尚的词汇和粗俗的词汇,既有价值观,也有我们必须学会辨别的错误。
这爱不是情感上的爱,而是一切生命起源的圣父之爱,死在十字架上并复活的圣子之爱,更新人和世界的圣神之爱。教宗还说,天主圣三不是人性推理的产物,而是天主亲自启示的面容。天主特别藉纳匝肋人耶稣与人同行。
这爱不是情感上的爱,而是一切生命起源的圣父之爱,死在十字架上并复活的圣子之爱,更新人和世界的圣神之爱。教宗还说,天主圣三不是人性推理的产物,而是天主亲自启示的面容。天主特别藉纳匝肋人耶稣与人同行。
(玛5:43~45)保禄也说:“如果你的仇敌饿了,你要给他饭吃;渴了,就给他水喝。……你不可为恶所胜,反应以善胜恶。”
——3月24日在圣伯多禄广场上主持圣枝主日弥撒青年人应该告诉世界:‘跟随耶稣真好;与耶稣同行真好;耶稣的讯息真好;从自我封闭中解脱出来,把耶稣带向世界的尽头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