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借堂区《教友生活园地播爱专栏》一角,与大家一同分享这位老妈妈生前感人至深的往事……还是在2000年圣母升天瞻礼前的某个主日,我有幸与这位慈爱的老人相识。那时我领洗才半年多,对教会的许多道理都不太懂。
回想当日参与庆贺及弥撒的情景仍历历在目,这里我愿与大家分享。罗马初期教会得300年教难中,无数基督徒舍身致命,为信仰作见证,圣女依搦斯便是其中之一。
而信仰上,当没有圣堂时,恭敬天主祈祷、参与圣祭、领圣事等不方便。可是费劲力气修建了宽敞漂亮的圣殿之后,我们自己感觉一下,我积极热心了多少呢?!不仅要有圣堂,更要有心,真正内心的圣殿!
沈神父是上海董家渡人,1925年出生于教友世家,1941年进上海修院修道,1953年在上海徐家汇圣依纳爵大殿祝圣司铎。他得病中风后,上海教会没有忘记他,几次派人派车要接他回上海荣休。
参加巴拿马世青节弥撒的青年们(梵蒂冈新闻网)圣座新闻室10月27日举行记者会,介绍将于11月19至21日举行的“方济各的经济”国际会议。
说实话,我没什么文化,也不会给人家讲什么大道理,但我依赖天主,信赖圣神的助佑,相信我会越走越远。”说着他面带笑容,充满了自信。
教宗将讲稿交给圣座国务院的吉罗利(PierluigiGiroli)神父代为宣读,并且说:“我想要请求原谅,因为这个严重感冒的缘故,我说话很困难。”在讲稿中,教宗尤其谈论了圣母玛利亚的芳表。
其实,早在他应邀到上海佘山修院授课时,玛利诺会长上曾征询过教会当局的意见,得到的答复是:“无论玛利诺会能为那里的修生做什么,都是为中国教会的未来。”
又是春风和煦的圣若瑟月,我忆起了我的二舅爷,他一生最热心恭敬大圣若瑟。上世纪九十年代,二舅爷巳年近七旬,我专程看望了几次。每次,他都要激动地给我讲发生在他身上的一个见证。
在生命已进入倒计数时,他请求助手搀扶他走到窗前,向圣伯多禄广场上成千上万的守夜者做例行的祝福。他鼓足最后力量,只说出了一个单词:阿们,然后无力地倒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