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斯于1815年9月8日生于瑞士锡维里茨,以裁缝、家庭妇女和要理传教员的身份度在俗奉献生活。她的生活简朴,但并没有与世界隔离:在文化斗争(Kulturkampf)期间,她支持天主教刊物。
总之,他重申“在西方国家中接受司铎和修会会士应该予以严肃的伴随”;派出教区和接纳教区主教的共识中“还应规定服务时限”,因为“我们不能让那些原本自己还需要司铎的传教区”出现人手短缺的问题。
贺斌神父在感言中谈到:“20年很长,感恩天主恩宠的陪伴,感谢主教一路上的照顾,提醒和鼓励,今后不负使命,广传福音。”马曌神父说:“我愿和圣母一起更好地生活,活出司铎身份,引导更多的教友走上救恩之路。”
在其他神长的发言中提到了圣召牧灵的重要性,他们强调青年圣召与福传工作紧密相连,青年需要得到牧灵陪伴。有意跟随耶稣的青年应透过一种有圣德的生活见证接受适当的培育。
教宗同时也鼓励在新的教会职务上发挥创意,增进女性的角色,并谈及在有些传教区圣职人员短缺的现况。教宗指出,某些国家有大批司铎前往美国和欧洲,「派去本国亚马逊地区的却屈指可数」。
谈到在监狱中的医疗服务和福传使命,莱库修女说:“在监狱内开宗明义地宣讲福音是件不可能的事,那里的工作让我学会以不同的方式阅读《圣经》和活出我的信仰。这个经验帮助我向监狱外的环境宣讲福音。
优先关爱最有需要的人源自信、望、爱三德,关乎到“一起行走,接受这些人的福传,让他们得救的经验和他们的智慧与创造力来‘感染’我们”。
他当年在巴西的阿帕雷西达为拉丁美洲主教团委员会工作时,并不重视来自亚马逊地区的提议,认为这些建议与福传并不相干。教宗说,“我在2006年如此认为,但在2015年却颁布了《愿祢受赞颂》通谕。
成为教友就是到了一个成熟的阶段,看得清信仰的道路,听得见天主的声音,明白了自己的使命,为救赎,还为承担,更为把爱传。”
在弥撒讲道中,教宗提及当天礼仪选自《约伯传》的第一篇读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