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80年代初期,宗教政策落实,教会又迎来了新的春天,家乡的教堂先后又经历了三次大的变迁。先是落实了北山沟岔口四间的房子,神父住一间,修女住一间,剩余两间布置成圣堂,十分逼仄。
1937年后,由于战火弥漫,传教活动日趋衰落,“文革”期间,忻州的教务活动受到严重挫伤,除一些老教友仍保持信仰外,大批的新教友纷纷脱教。
难怪,唯有我们这个节目,让院长和教授们多次起立鼓掌,而底下的同学更是被某神父反串的媒婆逗得笑跌到椅子下。
——记热心临终关怀、躬身殓葬亡者的王崇喜教友他几十年如一日,虔诚助临终、救炼灵,热心帮助安葬新亡者,包头市区的十大医院、五大公墓、殡仪馆、火葬场都留下了他的足迹;许多患病教友家中也经常可以看到他的身影
更重要的是,他预言了圣殿的毁灭(谷13:2),因为作为天人之间唯一的中保,作为大司祭和为罪人牺牲的羔羊,他的身体从此就是新的圣殿(若2:19-21;希13:14;默21:22)。
刘幸福神父分享中二、带动教友自发福传2003年,我被调到了武安,杨祥太主教说:这里有很多新教友,需要你来培育和牧养。
(2)主耶稣更新了我们“对自己的希望”因为我们对天父充满了希望,所以,我们对自己也充满了新的希望。
德兰奉院长的命,将一生的灵修经验,纪录下来,作成自传。这自传是灵修书籍中不可多得的杰作,内容非常精彩,把圣女的灵修经验,详细分析,介绍给众人,供我们作参考,供我们模仿。
12日,柏棠修院院长马鸣歧(Jean-B.Ramakers,荷籍)进城,听说主教等遇难之事,忧闷恐惧,不知所措。
12岁时萌生了做修女的愿望,18岁远赴印度受训成为修女,27岁发终身誓愿并升任女修道院院长。自38岁起,她开始了在加尔各答贫民窟为赤贫者、濒死者、弃婴、麻疯病人服务的生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