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就像亚巴郎一样听从天主的召叫展开信德之旅,当中包含「苦修,要放下身边的事物、离开朋友和人际关系,总是要重新开始」。
你们中有哪个父亲,儿子向他要鱼,却给他蛇呢?向他要鸡蛋,却给他蝎子呢?你们纵使不好,还知道把好东西给自己的儿女,何况天上的父,岂不更要把圣神赐与求他的人吗?
不求感觉而以信赖侍奉天主这才符合福音精神:你们要信赖天主,也要信赖我(若14:1)。天主要你们所作的事业,就是要你们信从他所派遣来的(若6:29)。
天主的好儿女——杨佑方杨佑方(圣名达尼老)生前很敬爱天主,他常给我讲,他小时候跟着母亲去教堂里望弥撒,听母亲讲圣经故事,听母亲念经文,要母亲讲经文道理给他听。
圣经中记载,上主曾经许亚巴郎,他的子孙要成为大国,地上的万族要因之得福。而亚巴郎所等待的无疑是依撒格,然而依撒格的故事可以说是一篇令人失望的历史。
“信德”的质量要不断提高。因此需要我们大家一起努力。依我看来:今天教会的报纸应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而决非理论性的。报纸要适合广大教友的口味,给他们信仰上的辅助。
他要呼吸先教宗的祖国的空气,他要看看先教宗诞生和成长的地方,这个地方使他终于能够孜孜不倦地承担为普世教会服务的使命。他要认识先教宗的同胞的信德,并相信波兰人民仍然屹立在这样的信德上。
你们要努力完善自己兼善他人,做一名真正的、合格的基督徒,用你们的善言善行引领更多的人皈依天主,相信大家不会辜负教会对你们的嘱托和期望。”
要领受耶稣要给的活水,那妇人需要先除去她生活中的阻碍。那位妇人的婚姻生活浪漫,她曾有过五个男人,而现在与她同居的,也不是她的丈夫。
她建立濒死者收容所的意图,是希望这些人死得有尊严,而并非像某些人所猜想的那样,是企图劝说印度教徒皈依基督教,或者要他们以认可基督教义,甚至罗马天主教义来换取食物和庇护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