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宗座文告《第三个千年将临之际》中,我提到「以肋未纪(廿五8-12)的精神,基督信徒应该代表普世穷人,提高声调,建议使禧年成为解决许多问题的大好机会,特别是严重威胁着许多国家前途的国际债务,即使不能全然豁免
《致希伯来人书》(10:24)的这句话,迫使我们去省思成圣的普世性的召唤──灵修生活上持续不断的旅程,为渴求更大的神恩,以及更崇高和更有丰硕的爱德(参阅格前12:31-13:13)。
从二零一二年十月十一日开始,这一年是梵二大公会议开幕五十周年,到二零一三年十一月廿四日基督普世君王节结束。
GNsong:教会既要广传福音,普救众灵,就应该主动去寻找迷途羔羊,将其引入主栈。而我们目前的情况却是:亡羊主动来敲门,我们却不愿为其开门,亡羊无奈,只得掉头而去。这难道还不值得我们的神长教友反思吗?
当时,只有我们三人,金主教非常关心地询问了普世教会和大陆教会礼仪更新的情况,并且对我多番鼓励,此情此景仍在我脑海中,历历在目。
这样的严规不要说在国内教会少见,就是在普世教会层面,除了隐修团体、度奉献生活者及新兴团体之外,也很少见。
十二,耶稣派遣宗徒耶稣对他们说:你们往普跳下去,向一切受造物宣讲福音,信而受洗必要得救;但不信的必被判罪。
若翰:普世的见证人(6-8)若望福音和对观福音一样,也将若翰洗者的工作安置于耶稣公开出现之前。福音作者言简意赅地综合表达若翰的整个生命:「被派遣、已经来到、作见证和引人进入信仰」。
这一点是人类最基本的共识,也是为数不多的能够被坦然称为“普世价值”的概念。当代社会出现的种种光怪陆离的婚恋价值观,都有着各种冠冕堂皇的理由。但无论理由有多么正大,都不能成为伤害他人的借口。
因此,大公会议以坚定和深思熟虑的话申明:“虽然弥撒为信友具有训导价值,但教长们认为,不宜普遍地以本地语言举行弥撒[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