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事我记得好几次讲过了,但请允许我再次重申它们,以致把它们看成优先:灵性上的俗化事实上危险,因为它使灵修沦为表面化的生活方式:它让我们成为“精神上只顾赚钱而工作马虎的人”,这样的人有着神圣外衣,实际上是继续随从俗世方式思想和行动的人
了凡先生父亲早世,遵母亲之命放弃科举,转而学医。有一天去慈云寺,偶遇一位仙风道骨的姓孔的先生,孔老先生说:“看你是官场中人,明年就应该中秀才,为什么不读书呢?”了凡便告诉他是母亲的意识。
世无停流,日月如流水般不息不止地流淌,赵永勇渐渐长大了,他离开了福建,去广东学了一门玉雕的手艺,还开了一家自己的工艺作坊。生活的稳定激起了赵永勇寻亲的欲望,他想把弟弟找回来,要回到自己父母的身边去。
它恒久地提醒我们,宇宙的秩序、美丽与奥秘,是唤醒人类信仰情感最深厚、最普世的土壤。而杨振宁先生的深邃思考,则为这个古老的论证注入了强烈的时代脉搏与独特的文化亲和力。
我们应如同赛跑者般轻装上阵,抛弃“障碍”(属世诱惑)与“罪过”(阻断天主恩宠的障碍)。
当洞中人看到这个头戴青箬笠,身披绿蓑衣的渔夫,起先乃大惊,后“杀鸡设酒”热情款待,充满爱心。临别叮嘱“不足为外人道也”,要求保密,桃园宝地不可外泄。后来当渔夫再次去桃花源时,却怎么也找不到那个入口。
我愿意继续这条脉络,从他是首位被选为罗马主教的耶稣会士谈起,向他提出一个问题:您如何解读您蒙召按照依纳爵的灵修为普世教会提供的服务?为一名耶稣会士而言,被选为教宗意味着什么?
去年6月11日圣神降临节,在北堂的活动中,李德维通过分享营的一位姊妹认识了来自石家庄的刚刚大学毕业的习晓颖。之后,两人一起参加分享营的活动,相识、相知、相恋。
在耶稣基督的讲道中,其中最能帮助我们体认这一点的,就是路15:11-32节中荡子的比喻。圣经学家和灵修学家们都以为这段福音是整个四部福音的主题讯息之浓缩,甚至认为也是整部新旧约圣经主要信息的浓缩。
为给修会节省钱,她欣然接受了这个方案。其实,另一方面,她也有着自己的打算:如果让别人借着她的病情研究出对症有效的医疗方法和药物,这也是一种非常好的实践爱人和为社会作贡献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