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时也有这样的事例,就如旧时弥撒中神父戴的祭巾(一种四片瓦的黑帽子),就是适应中国以整冠表示礼貌(外国以脱帽为礼)。虽说这是本地化,但已不是现代化了。不能说一切旧的东西连糟粕都是该恢复的。
于老师在患癌症之后,信德之家很关心她并为她祈祷,尤其是神父们每天在弥撒中为她献祭!于是她想趁这个机会向大家表示由衷的感谢!同时也想把她在患病期间的感受和经历分享给大家。
就是宗教政策落实后三十年的教会证物都没有得到有效的保护,教堂重建没有留下老教堂的照片;老神父、老教友在世时没能将他们所知的教会历史及时记录下来,致使教史出现了断层;教堂用过的各种物品不加爱护遗失殆尽,如拉丁礼的祭衣
(照片:圣神会提供)这几天在每日为这位前辈举祭的同时,我也一直在思考,也和熟识他的省内外神长教友及各界朋友分享:为什么上天会保留这位前辈在世这么长?
因此,还望读到拙文的神长教友为在天乡的家母德肋撒继续献祭祈福!母亲临终前,姐姐和哥嫂及亲朋哭着和母亲道别,让我一度难受得跟着落泪。
如果我们在主的餐桌分享了主的圣体后,也邀请人来参与我们家里主日的午餐,那么,我们所庆祝的感恩祭将会真正成为一个共融的标志。
在此,需要强调的一点是,在梵二文献里最能突出梵二与时俱进之开放精神的,是《论教会在现代世界》牧职宪章。而当时还是克拉科夫总主教的沃依蒂瓦,就为该文献的起草做出了重要贡献。
2008年6月17日,在薛玲修女工作了近5年的白路康复院有12位神父为薛修女举行了追思共祭弥撒,还有附近来的修女和200多位教友参礼。2008年6月20日,薛玲修女的骨灰由广州运抵兰州。
在每天的祈祷中,特别是在弥撒圣祭中,我们更分享主耶稣的爱和生命,成为耶稣第二。基督徒就是小耶稣基督。当我们明白自己是谁时,我们对人生的各种遭遇,对世事的潮起潮落,就会有不同的态度。
一个多月之后,田连恩夫妇准备回老家,他们想起了天主说的:当你在祭台前要献你的礼物时,在那里想起你的弟兄有什么怨你的事,就把你的礼物留在那里,先去与你的弟兄和好,然后再来献你的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