枢机表示,这项需求在以同道偕行为题的世界主教会议第一会期积极浮现出来,因此教宗方济各成立的一个研究小组,主题是「为了在数字领域从事传教使命,从神学、灵性和教会法层面深入探讨其意涵,分辨出在架构、组织和机构层级的各种要求
他提醒青年,他们对意义的渴求是灵性生命力的记号,不可加以压制。“我们不该试图扑灭火焰,却要承认,天主会通过我们的生活施展威能”。青年蒙召成为和平与团结的推动者。
当然这并无确切根据,不过这种理解对我们灵性生命的成长还是有一定助益的。圣经上对观福音对这座山中发生的事的记录只有耶稣被钉十字架。而耶稣这一次而永远的祭献却使这座山成为荣耀之山,恩宠之山。
一位参与活动的神父透露,为了能够让更多的教友在此次活动中灵性受益,教区的部分堂区神父专门组织教友前来参加,令教友深刻领会信德年的教会训导,深化自己的信德与爱德。
(一)步入感性信仰一个人的信仰经历可以分成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叫感性信仰,第二个阶段是理性信仰,第三个阶段是灵性信仰。感性信仰是建立在感性认识基础上的信仰,是基于我们身体上或者精神上可以感知的经验。
如果抱着这种人生观,以发财为人生最高目标;使有灵性的人变成金钱的奴隶;把本是生活工具的金钱,当做人的主宰,这是极可悲的事。尤其对那些既不信天主可也没有发财的人来说,更是可悲。
所谓“默感”,就是说,《圣经》的作者与编者(人)在天主的灵性感动之下,写出了天主愿向他的子民说的话,记录下天主要他们记述的事实。
而在基督的身上,所使用的不是物质的油,而是灵性的油——圣神;不是标记性的,而是真实的:降临在耶稣身上的那位圣神。耶稣自从降生为人的那一刻起,就充满了圣神。
爱,不是一时的激情,也不是冲动过后的漠然,而是积年累月的坚持和陪伴;信仰不是瞻礼主日例行公事走过场,而是岁月中沉淀出的那份比茶浓、比酒醇、比花香、比蜜甜的纯情和挚爱,是灵性生命的会悟和交往,是对新天新地的热望和梦想
在这些软弱无奈中换起对天主的渴望,结果是得到生命的再造,生命的提升,今天我们的信仰淡化,礼仪形式化,缺少了神圣性、庄严性,反思我们的信仰生活,放弃自我,放弃自己的习惯,人不依靠自己时才依靠天主,远离世俗时才能有灵性的眼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