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无法从外部事物中获得欢愉的人们,必须从自己的思想中寻求乐趣”(【英国】塞·约翰逊《拉塞勒斯》),以愉悦自己伤痕累累的灵魂。
黄花港村周仲华:当全家人都从屋子跑到了院子里,庆幸着没有人被砸伤时,我的婆婆这时却又往屋子里跑去。大家又担心又着急,边喊边去追她,怕她发生什么危险。
小时候,我外祖父母和父母除了教我念一些常用祈祷经文外,也偶尔讲一点徐光启、马相伯等引导基督宗教在中华发展的先锋人物的故事。我常常想探究我们家庭为什么会信此洋教,父母答曰祖传。
一年考试两次,前三名有奖赏鼓励,颁奖时各位神父、修士均会到场,十分隆重。学徒期间有少许津贴可拿,满师后则可按件享受薪酬。
那时马相伯老人正好退隐在土山湾孤儿院内,张充仁经常向这位爱国老人求教,学习书法、古文和先秦哲学。使他从小就受到中西文化的双重熏陶,吮吸着中西文化交融的乳汁,打下了坚实的造型和美学基础。
最近在读布赖恩·克罗迪舒克神父编著的《德兰修女:来做我的光——加尔各答圣人的私人书札》中,让我从另一个角度看到修女的信仰追求和内修生活,以及修女在祈祷中与天主的神秘关系。
圣人于公元叁四七年生於巴尔干半岛西海岸的达尔马提亚(Dalmazia)地区,公元四二零年死于圣地白冷城。
兰州教区陈官营教堂外景落叶归根,姚进平回到了他的家乡漳县,但他和家人的心已经与兰州教友的心连在了一起,本堂刘神父常常在微信里对他的关心问候和大家在微信群里对他的鼓励,让他倍感温暖。
他会和我谈教会、神父、主教,讲他在石家庄过的一次瞻礼,是哪个主教举行的弥撒,讲的什么道理;他会搬出圣经,问一些很学术的信仰道理;他也讲出他对圣神同祷会,对神恩复兴运动的看法。
我愿意做主的一件衣服,任凭他处置:不管是把我放在太阳下还是放在衣柜里,只要是他的意思,我全然接受。如果他愿意穿在身上,那是我最大的荣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