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宣读圣经时,天主向各时代的一切人发言,并愿他们领悟。而讲道时所作的生动阐释,则有助于加深对天主之圣言的领悟,并充分发挥它的效力;讲道实为礼仪行为的一部分[42]。
在我的思绪及祈祷中,时时不忘记这些人。现在我愿重新提到全世界两亿五千万的移民,其中有两千两百五十万是难民。我敬爱的前任教宗本笃十六世曾说他们「不分男女老少,只是想找个能够安居的地方」[2]。
与小人游,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就是心理学中的“吸引力法则”,人的大脑前皮质和顶叶皮质中都有大量“镜像神经元”,镜像神经系统会对人的面部表情和情绪产生镜像反应,低龄的人无法区分自己在做和别人在做的区别
我们从三个方面默想今天的读经和福音:(1)罪人也是人;(2)天父等待每个人;(3)慈爱的使者。1、罪人也是人“税吏及罪人,都来接近耶稣,为听他讲道。
守斋者要了解斋戒的意义;谁愿天主怜悯他的饥饿,他就该怜悯他人的饥饿;谁希望获得仁慈,他就该仁慈待人;谁寻求友善,他自己就该对人友善,谁愿自己获得赐予,他自己就该施恩于人。
他的意思是说,头上的星空让人从自然律中看到了创造者对万物的奇妙化工,产生无上敬畏;而道德律让人想到上苍赋予内心良知的神圣价值。对此,也让人无上的赞叹。
不要为今世的得失而影响心情和生活,人生是有限的,世界是美好的,一切对人都有吸引,天主的旨意是:人只有欣赏使用,但没有拥有的权利。天主是万物的主宰。
人之所以拥有位格的尊严,乃因人按照天主的肖像被造,人有灵魂。而“道德生活的操练,证实人位格的尊严。”(《天主教教理》1706条)。
这是孤岛上的孩子们寻找父母的情景,也就是人用自己的智慧寻找神的写照。人找神,找到的是没有凭证的虚妄。就像孤岛上的孩子,找到的不是“无神”,便是“多神”,甚而“假神”。
裴百纳神父,耶稣会士,法国里尔人。法国里尔大学文学学士,哲学博士。1923年到天津工商大学任教,担任方言、哲学、数学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