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汤若望的博学和友善,顺治帝在1656-1657两年之间,曾24次到南堂微服私访,还亲切地尊称59岁的汤若望神父为玛法(满语父亲的意思)。1666年,汤若望神父去世,继之而来的是比利时耶稣会士南怀仁。
天主的恩宠在我们身上体现的同时,每一位修生也都将因我们对天主的交付而受益。在信德年中,每一位职工的工作,都应该被看作是天主对修生们特别的爱。
到1931年,狼山本地信佛贫妇许江氏也因圣母显圣而疾病痊愈,她举债奉献三十银元,请上海朝圣团购买圣母像一尊,以壮圣堂瞻观。后在教友们的共同努力下,向法国购得圣母像一尊。
在这个世风日下充满诱惑的时代,教会不许教友和教外人结婚这条教规,在一定的程度上很好地保障了教友的信仰,而且也避免了因信仰不同而产生的各种家庭矛盾,对于约束那些年轻无知的青少年的放荡行为,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规定
我还从未像今天这样对人倾诉过,但我的心因这种期盼而咚咚地跳着。因为我爱你,知道你在那里等待着。用什么方式能表达我对你的挚爱之情,我想这莫过于谨守自己的身心,保持贞洁无瑕。我希望你也会这样做。
当教友们来到因重度中风、卧床不起、不能言语的老教友夏金英床前,送上礼物并祈祷,念平安经时她激动得眼泪直流,久久拉着教友们的手不放,舍不得大家离开。
复活是基督的许诺,是耶稣因爱用十字架的痛苦牺牲而为人类换取来的。为这个信仰,无数的基督信友前仆后继、奉献终生,甚至献出宝贵的生命,也在所不惜。
这正如前苏联的萨哈罗夫并不是因搞科学受迫害,而是因其政治观点与苏联领导人的政治观点不一样。众所周知,日心说是与教会所接受的另一观点--地心说发生冲突。当时反对日心说的,既有教会的人也有科学家。
礼仪年的意义礼仪年的主要意羲,由「天主中保」通谕(163)所给予的定义可以看出:「礼仪年是教会所订定的阳历年,藉以追念基督的各项奥迹,并使祂的临在持续存在与发挥效能,因而使教友接近奥迹,并因此奥迹而以某种方式去生活
明万历年间,在京任职的天主教教友徐光启,因慈父见背而扶柩还乡,途经南京,邀请耶稣会士郭居静(LazarusCattaneo)神父去上海传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