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说:我如同被主舍弃了一样,抑郁、恐惧、紧张,感觉不到恩宠的临在。问她是不是世俗上有什么不放心的事或灵魂上有什么不妥当的事?她说:没有!
但在主耶稣心目中,大儿子才是更重的罪人!小儿子的罪明显是「身体的罪」,但除了身体的罪以外(如强盗、税吏、娼妓等),还有心灵的,思想上的罪,这心灵思想的罪比较隐密,但比身体的罪更普遍,恶果更大。
在那一个阶段,你真的要我说出天主本身(我已经大概知道信仰在我生活中的作用了)与我生活有什么直接的关联,或者说真的能说出天主在哪里或说我就真的能感觉到耶稣就时时在我身旁陪伴我、保护我,我的确是说不出来的。
当天的《若望福音》记述了耶稣的话:到我这里来的永不会饥饿;信从我的总不会渴。教宗对此做了省思,并勉励信众培养与主耶稣的关系,增强我们对祂即生命食粮的信德,从而满足我们对真理、正义和爱的饥渴。
人生不仅有源头,也有归一:人从天主而来,带着爱的使命生活在世界上,将来也要回归天主。主耶稣用自己的生命旅程为我们人揭示了人源于天主,将来也应该回归天主的人生价值和意义。所以,人生的目的是永生。
在这炕上让我最惬意的则是躺在老爷身旁温暖的热炕上听他讲往事,有民国十八年村里人去山里背粮食的,有山里孩子在外边玩耍撞上鬼的。村里谁背粮去连人影都没了,谁背粮去没走回来死在半路上等等。
于是,未来修院所在地就这么偶然确定,落在一个叫做杨家坪的地方。捐出的这块土地确实很大,大致有100平方公里,可是,那远不是什么沃土良田,而是在深山沟里的大乱石滩。
梵二大公会议的两位教宗和教长们﹐以及梵二文献﹐都希望对此需要做出答复……在这几十年中﹐「精神沙漠化」的情况愈加严重。生命究竟有什么意义?一个排除天主的世界?
教宗于是邀请新被祝圣的总主教们注意掌握基督信仰教会两千年来赖以生存下来的四大要素,即宗徒们在训导上的坚忍不拔、共融、圣体和祈祷。谈到第一个要素,教宗指出,信仰不是一种泛泛的修行,信仰有具体的内容。
通过三天的交谈对话、写情书和彼此聆听,我在十五对夫妇身上看到他们发自内心的微笑。经过几十年婚姻生活的坎坷,夫妇们还能找到初恋时的感觉,实属天主恩赐之物。他们真诚地倾诉,让人感动更感谢天主的治愈之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