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会在世界上最明显的见证就是她的福传精神,在当今大学校园里也涌现出众多爱主爱人的大学生使徒,他们将自己身边的同学带进教会,通过定期去教堂参加主日弥撒、分享聚会、团契交流等增进信仰,鼓励点燃希望,也把耶稣介绍给愿意寻求真理的同学
圣经上有一个小故事,耶稣坐在教堂里,看着富人们把献仪投进银库,又看见一个穷寡妇把两个小钱投入里面,耶稣却说:我实在告诉你们,这个穷寡妇比众人投入的都多,因为众人都是拿他们多余的投入;而这个寡妇却是从她的不足中
台湾佛教和道教信徒在农历七月十五日中元节,进行普渡众生的法会,本地天主教会也依民俗举办祈福活动,在教堂或教会机构进行「祈求平安」的祝福礼,为灵魂祈祷。
或是「我进教堂,不过生活是另一回事」之类的。但是作为主基督的门徒,我们必须活出他的教导:「如果你们彼此相爱,世人就会认出你们是我的门徒」。而除了圣体圣事,我们去哪里获得见证爱的活力呢!
接着,晚上,不同的团体,不同的机构将到罗马的广场,历史性广场,将到罗马的教堂进行新福传活动。许多这些教会机构已经有经验,他们将给罗马这城市新福传的标志。我们希望他们的努力将取得成果。
因此,在今天还有很多教友认为圣道礼仪只是弥撒的前导,只有感恩礼才是最主要的,只要在成圣体前到教堂,就算完成了参与弥撒的义务。这样就导致了多数教友对圣道礼仪的忽略以及对圣言的不敬。
2007年夏,笔者在南方做调查,在与一位神父的接触中,发现他天天穿黑衬衣,戴罗马领(同样的几套服装轮换),当时正值酷暑,神父除了负责本堂工作,还要往返二三百里路程去另一个教堂服务(那里的本堂神父病重住院
在其它一些国家,基督信徒的教堂和住所遭暴力攻击,有时,他们被迫离开曾为之作出贡献的国家。教宗激动地提起巴基斯坦沙巴兹·巴蒂部长,称他不知疲倦地争取少数宗教信徒的权利,以悲惨的死亡为结局。
接手圣物室不久的张桂枝,早上来到教堂,进圣物室后立即整理柜台,摆放圣物,刚整理好,就有教外朋友陆续来参观了。她离开圣物室一一接待他们,回答提问,发福传资料。
当可敬的费济生神父第三天下午风尘仆仆的赶来,站在宣讲台上时,教堂内外瞬间爆发出震耳欲聋般的掌声。这个和蔼可亲的东北神父,戴着一副眼镜,一袭黑袍,清瘦儒雅,胸前挂着一枚大十字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