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教堂里的信仰生活就是念老经,汪映红说:我不会念,感觉很枯燥,也不理解意思。平日里汪姐并不进教堂,只是在圣诞节才来凑热闹,成了名副其实的圣诞教友。
途经美国,有一女修院正缺一神师,拟请他担任神师,也为他婉言谢绝。
每逢主日,我便带8岁的女儿一起进堂念经祈祷,让女儿幼小的心灵早日接受信仰,早日认识天主,女儿在我潜移默化的影响下,每日餐前念经祈祷,出门画圣号,逐渐养成了生活中必须履行的好习惯,天主的形象在她的心灵中也扎下了根基
我不能说这就是我们的永别,因为对于我们这些怀着永生信仰的基督徒来说,人的死亡并不是毁灭,而是一种改变,这种改变使人们可以走向“永生”的天堂,或者也可以落入“永死”的地狱;何去何从,取决于人们活在世上时是怎样度过这一生的
神职人员也在日益扩大,现有正权主教一位,神父五位,执事两位。年轻的房主教有一颗爱主的赤心,工作的热心,爱人的善心。
其实,严格而言,也只是我们爱主爱人的起步点。有了这份爱心,就少了一分阻力,即使再大的不和,再久的隔阂,也能像烈日下的坚冰得到融化。梵二大公会议创立的合一运动对话形式,就是在圣神指引下的重要创举。
若望宗徒也说:“在爱内没有恐惧,完全的爱能驱除恐惧。所以,我们需要的不是恐惧,而是信德、希望和对天主、对人那份执著的爱。礼仪改革推行这么多年了,我们还没有全面实行,因为我们怕教友不喜欢,遂听之任之。
在现实生活中,人生有了理想似乎就有了意义,没有理想的人生似乎什么也谈不上。然而,现实生活的界面并不整齐,有些人会有很高的奢望,有些人会有很低的要求,这些均可以称之为理想,只是程度不同而已。
考虑到教堂费用问题,蔡常福会长说:假如没有教友奉献,我们几个堂管就全都包了,无论怎样也不能放弃。蔡会长坚持一个理念:为教会做事,就是为天主做事,不求名不图利,效法基督做众仆之仆。然而胡神父却说:放心!
也正是姥姥每天坚持诵念玫瑰经,才使她在文革中度过了最艰难最痛苦的时期。去年4月,妈妈打电话告诉我,姥姥病重,让我找时间看看姥姥。我听到消息后,急忙从石家庄修院赶到姥姥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