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看,基督的十字圣架,我们唯一的希望。”……随着游行队伍缓缓进入圣堂,大家的目光不约而同地聚焦在被高举的十字架上。
瑞典南部翁贝里本笃会隐修院院长加大利纳(Katharina)修女以这句话概括了团体的动力所在:在跟随基督中生活,其特点是静默、热情好客,以及深厚的灵修根基。
无论“信德”、《信德周报》和信德文化研究所,还是进德公益及定汉基金,都曾为地方教会做过微薄的贡献及见证。
所有这一切,都使我更多地意识到用基督信仰中性爱的灵修观念,来帮助教内外的弟兄姐妹们正确地面对这一人生不可小觑,更不可回避之现象,鉴于今日的世事,这个需求确实具有紧迫性和重要性。
(路19:10)我们要传扬基督十字架的救恩,告诉每一个人,耶稣基督是为了你、我、他而被钉在十字架上,叫一切信祂的人不至丧亡,反得永生。我们福传时,要体贴主的心意,用爱心互相宽容,用和平彼此联络。
直到有一次,我默想马尔谷福音的基督受难史,在耶稣基督的十字架下,路过的人,经师与司祭长,甚至与他同钉的人都讥笑咒骂他的“无为与狂妄”,突然有一种很深的触动,体验到天主匪夷所思的爱,很享受这种感觉,也体验到祈祷的奥妙
再者,我们该是掌握自我的主人,将自己的意志托付在基督的手里。如此,他才可以征服我们能力所不能做到的。为着掌握自我,我们须要有信心及抱着必胜的希望。为了保持这种希望,我们该时常有品尝到胜利的经验。
两千年前,主耶稣基督就诞生在动荡不安的社会中。
在罗马礼,这仪式以「基督的命令」(Mandatum)之名被传授下来。这见于该仪式中所唱对经,有关基督论及兄弟之爱的话(参若13:34)。
由于该部电影或同名小说的故事严重违反基督信仰,所以,我们吁请广大网友和神长教友抵制这部虚幻的电影和小说故事。(本网站“抵制《达芬奇密码》”专题内容评论已开通,欢迎广大网友加入讨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