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父亲是我大伯,算起来,他离开我们已经十六个春秋了,而我相信,他是一个缩影,代表了他那整整一代人的信仰历程,在此,我借着讲述我的父亲,与读者共同追忆那年那月我们的信仰之路。
耶稣说:“我实在告诉你们:人为了天主的国舍弃了房屋、或妻子、或兄弟、或父母、或子女,没有不在今世获得多倍,而在来世获得永生的。”(路18:29)痛苦也不在乎病、残与灾祸。
世俗告诉人:成功了才能得幸福;天主告诉人:成不了圣,丢掉永生。谈何幸福?世人成功了,便会说:我获得的一切都是由于自己的努力,很多人都想认识我,因为我成功了,是强者。
许多时候我们在无意识的情况下已经背离了自己的信仰,有人说我们每周都进堂祈祷,参与弥撒圣事,就会活在主爱的沐浴之中,因为天主在指引着我们的生活。的确,我们唯有靠着祈祷,靠着主耶稣基督的话语才得以生存。
班吉(信仰通讯社)—加尔默罗传教会会士特林凯罗神父向本社介绍,在位于中非首都班吉西南部大约五百公里的丛林边有一个只有俾格米人的传教站。不久前,传教士刚刚对中非南部地区的传教站进行了走访。
有很多信友来到狼山圣母堂朝圣后,都会流连忘返,倒不是狼山堂的建筑有多么的雄伟、装饰有多么的华丽、地方规划有多么的诗情画意,狼山堂在这些外在建设方面因教区经费的不足,目前并没有也无力投入打造,所以不会让人有惊叹的地方
当圣人派遣他的弟兄到撒拉森人即非基督徒的地方去时,建议他们不要去争吵或争执,却要迁就于每一个因天主的爱而受造的人。教宗说:不争吵,不争执,这也适用于司铎。
人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这话一点也不假。就是这样一个家庭,虽然贫困,吃的是白菜土豆,穿的是众人接济的衣服。但他们的信仰生活却是很丰富的。四口人每到晚上都要在一起念经、读圣书、唱圣歌。
从这件事使我想起前几天,翻看的《神学丛书》“基督论”的第二章,有这样一段论述:“天国的来临与人的信仰有关,当人借信仰,承认天主是上主时,那就是天国来临的时刻,人的信仰可以决定天国的实现。
曾几何时,圣经离我们普通教友的信仰生活很远,中文圣书也少之又少,再加之弥撒用拉丁文举行,教友所能得到的信仰知识除了要求背诵的薄薄的《要理问答》,以及神父弥撒中有限的讲道,似乎只剩下老辈儿口传的一些正确不正确的内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