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什么是内心自由呢?教宗说,内心自由首先是不受个人计划束缚,摆脱有朝一日以某种方式按照自己的未来计划度司铎生活的打算,消除为自己长期留守牧灵工作地盘的念头。
看到这个题目,也许你不明白这是怎么回事,那么,请你听我把事情的经过告诉你。
小弟弟进修院时才17岁,我从思想上是不同意的,因为他是我们兄妹四人中学习最棒的,也是未来大学生的苗子。记得有一次妈妈说:我是不喜欢他走这条路的,都说当神父好,你看看现在的神父多么难啊。
教宗本笃十六世关于爱德服务的«教会内在的本质»手谕于12月1日公诸于世。这份手谕对教会的爱德服务和主教在这项工作上的特别责任作了一系列规定。
耶稣是祈祷的导师耶稣许诺我们:“不论求什么,只要信,一切会得到”。(玛21:22)“如果有芥菜籽那么大的信德,你们对这座山说:‘从这里移到那边去,它准会移过去’”。
教宗方济各任职后,有许多新颖的社会训导思想。本文重点介绍他的相遇文化思想。首先介绍他相遇文化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其次介绍相遇文化思想的主要特征;最后介绍相遇文化对我们信仰生活的挑战。
他引述灵修大师卢云神父(H.Nouwen)的着作《奉耶稣的名》(InthenameofJesus)称,与智障人士交朋友,能够看到他们纯真、坦率和开放,并愿意表达被爱的渴望。
他们不时活泼地以动作舞和短诵去回应祷文,感谢天主和恩人的支持。 讲道中,汤枢机指出信和光团体达至三十而立的成熟阶段,造福了不少智障人士和他们身边的群体。智障人士真诚的待人态度,帮助信徒反思人际关系。
编者按:本文作者是一个企管人员,对教会有着深厚的情感,他的福传心火和激情都是值得称道的。从另一个角度看:三尺顶上有神明,一个教友福传的好与坏,我们的天主是看的清清楚楚的,天主自有一本账。
大儿子的罪就是这一类的「体面人」的罪。大儿子如果对弟弟有一丝爱心的话,听到弟弟改邪归正平安回家时,是没有理由生气的,他的生气显示弟弟在他心目中没有什么价值,顶多是一个不值挽救的「人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