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婶娘已是78岁高龄了,守了近40年寡,膝下无儿无女,但身子还比较硬朗,生活完全能够自理,每月靠单位发的退休金也能维持生计。我们只是逢年过节去看看她,对她老人家比较放心。
他老伴多病,常年卧床,无儿无女,二老有优越的经济条件,完全可以享用冰箱、彩电、高级滋补品等,雇佣人照顾起居,安享晚年决不为过。
(玛26:41)而且由于自己的心情和外界的环境总是千变万化,所以让人时好时坏难以恒定,也会在不知不觉中使人成为脆弱易变的可怜虫,正如我们经常诵念的那句经文一样:独赖我力,力无所能;敬求主佑,始无不及,因此我们都该不断地呼求上主加恩助佑
灵修,就是不断练习全随天主圣意,不折不扣、无条件地承行天主旨意,知悉他所布置的一切处境都是为了人灵大益,因此常喜喜欢欢接受他所许可而临于自身的悲欢离合、衰健存亡、荣辱成败、利害得失,始终无恐无惧、无尤无怨
而大无义者,虽富莫能自存”。蒙田说:“物质的匮乏容易医治,而灵魂的枯竭无药可救。”
主对有需要的人是来者不拒的;保禄对主的热诚(斐3);巴尔纳伯之对保禄,犹如伯乐之对千里马(宗9:27,宗11:25-26);穷寡妇的慷慨及天主的悦纳,通情达理、富人情味(谷12:41-44);梅瑟过红海时,前无去路
然而,在“无信”的现代人眼里,它应属无稽之谈。因为物质、科技和自由完全能够使人成为完满自足的上帝:既有丰富的物质,还需什么援救?既有万能的科技,还信靠什么奇迹?既有自由的权力,又何苦受困于宗教的樊篱?
事情的原委是这样的:汶川大地震发生后,洛水镇一居民李世连老人的房子坍塌了,他是个无儿无女的孤寡老人,今年70岁,平时就体弱多病、眼花耳聋,日子过得很艰难。
如钦定圣母蒙召升天信条的《至慷慨者天主》宪令(1950)、梵二改革礼仪的《礼仪宪章》(1963)、重组教廷各部门的《善牧》令(1988)等。
死亡涉及每个人,它会深深触动我们,尤其当它近距离接触我们,或者它以一种令我们愤慨的方式,降临于那些弱小者和无自卫能力者的时候。我常常感慨这些问题:为什么儿童要受苦?为什么儿童得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