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2年1月25日,回族创办的闻名全国的《月华》杂志发表了《国难期间伊斯兰应有的呼声》一文,率先表明了中国穆斯林坚定的抗日立场,在唤醒民众的抗战意识,鼓舞民族的精神方面发挥了极大的作用。
修道院是一个陶成修生迈向司铎服务职的旅程团体。这个定义已经透露了一个重要的信息:作为神父,他就永远不是独自一人。他存在于一个使徒团之中,他和其它神父并肩共处,共同建树大公的教会。
《要理问答》上说得很清楚:天主是至公义的,有善必赏,有恶必罚,不在生前,必在死后。天主是全知的:无论过去的,现在的,将来的事情,连人心里隐密的情念,天主都知道。
虽然得满分的仅有1位,但90分以上的有484位,80-90分的有479位,60-80的有110位,60以下的只有15位。
不但是个人的,而且也作为司祭团的成员。最后,他与他的司铎伙伴有圣事性的手足之情。
25年的那种生活,对我来说,心情上、心理上,都有不小的阴影。但是时过境迁以后,风中残烛的我,对过去的观点和看法有了很大的改变。
(希10:24)亲爱的兄弟姐妹们:四旬期再一次给我们机会去反省我们基督信仰生活的真正核心:爱德。这是一个良机──藉着天主圣言和圣事去更新我们个人及团体信仰的旅途。
教宗强调,教会的注释学必须是教会本身提供给我们的学问。必须以基督信徒的观点了解教会。否则,教会就不会被了解,甚至被曲解。 修院如何成为人性和灵修成长的团体?
教宗方济各首先谈到一个自相矛盾的观点:在现代化的几百年来,基督信仰、它的喜讯和它对人类生活的影响,自始都是通过光明的象征得以表达;但是也常常被盖上迷信黑暗的印章,背负反对理性光明的骂名。
但是,张普照这个名字我是记住了,因为在我一生中,一个普通人自觉自愿做这样有益人类医学发展的大好事,我还是第一次听说,并且这个人就在我身边。和张普照第一次谈话,是在我很特殊的情况下进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