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十五岁之前,是绝对没有条件走进教堂的,母亲的膝头就是我和姐姐的第一所要理教室。母亲的信仰之深使我折服,使我倾倒。为信仰遭受磨难的母亲1966年秋,文化大革命的风暴如洪水猛兽,铺天盖地,席卷全国。
八十年代刚刚恢复宗教生活时,教堂很简陋,没有现成的经本,于是,全家人围坐在一起,孩子们听大人背诵经文,并记在本子上。他视教堂如家,每天与妻子一起进堂参与弥撒,风雨无阻。
在教堂里,会长规定每周背诵一定条数的《要理问答》,如果贪玩背不下来,回来就是父母的一顿打。”至今四卷《要理问答》袁石信几乎还都能背下来。
服刑17年后出狱的奥实,接受玛丽的邀请住进了同一栋楼,成为了邻居。一个被判刑的凶手最终与受害人母亲住得如此之近,这里面的故事并不是你所预期的恐怖和灾难,而是不可思议的慈悲。斯德望如是说。
苏百勤怀着坚固的信德、坚定望德和热切的爱德,终于在1978年迎来了期待已久的自由之光,结束了30年的痛苦煎熬,重燃青春热火,进而实现作基督第二、光荣天主、广传福音、服务人灵的毕生夙愿。
张:事奉及福传是教友的使命,多年来我一直寻找事奉的方向:在第二次参加新秀歌唱比赛的时候,我单纯地向天主承诺:若我能胜出,我会为天主建造一座教堂。
圣神降临后第二十四主日,我到一个教堂去,正好赶上唱晚课,经文选读自《圣保禄致得撒洛尼前书》,文中提到:不断祈祷。这句话留给我很深的印象,并且觉得很怪异。
其于清康熙五十五年(1716),在西安的土地庙十字(1966年更名为五星街)购地修建教堂,继而传道救灵,荣主益人,教堂奉方济各会会祖圣五伤方济各为主保。
问(李景玺神父,信理神学博士,陕西修院教务长):从建筑学的方面来举个例子,比如在德国,人们把风水是当作一种文化,修建教堂的时候要先看看风水是不是适宜,而我们中国人则认为风水是一种迷信。
晚上骑自行车去黑疙瘩卯堂里做弥撒,这里的教堂很小,村庄也很小,但是来参与弥撒的教友很多,堂里几乎跪满了教友。